VANETs安全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技术背景 | 第10-20页 |
| ·移动自组网 | 第10-12页 |
| ·车载自组网的结构 | 第12-13页 |
| ·主要特点 | 第13-15页 |
| ·相关工作 | 第15-17页 |
| ·面临的安全威胁 | 第17-19页 |
| ·攻击者模型 | 第17页 |
| ·安全威胁分类 | 第17-18页 |
| ·安全需求 | 第18-19页 |
| ·应用场景 | 第19-2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 第2章 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 第22-34页 |
| ·RSA 密码体制 | 第22-24页 |
| ·算法介绍 | 第22-23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23-24页 |
|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 第24-27页 |
| ·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 ·算法介绍 | 第25-26页 |
| ·算法特点 | 第26-27页 |
| ·公钥基础设施 | 第27-29页 |
| ·两种密码体制的比较 | 第27-28页 |
| ·适用于VANET 的PKI | 第28-29页 |
| ·消息验证 | 第29-33页 |
| ·单播消息的验证 | 第30-31页 |
| ·广播消息的验证 | 第31-33页 |
| ·beacon 消息 | 第31页 |
| ·大范围广播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隐私保护方案 | 第34-43页 |
| ·匿名证书 | 第34-36页 |
| ·更换假名 | 第34-35页 |
| ·方案评价 | 第35-36页 |
| ·群签名 | 第36-40页 |
| ·算法介绍 | 第36-37页 |
| ·签名算法 | 第37-39页 |
| ·方案评价 | 第39-40页 |
| ·两种方案的比较 | 第40-42页 |
| ·匿名强度 | 第40-41页 |
| ·证书撤销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基于群组的VANET 安全框架 | 第43-59页 |
| ·组的构建 | 第43-44页 |
| ·组管理协议 | 第44-48页 |
| ·组创建协议 | 第44-46页 |
| ·协议描述 | 第44-45页 |
| ·数据结构 | 第45-46页 |
| ·组成员加入协议 | 第46-47页 |
| ·协议描述 | 第46-47页 |
| ·数据结构 | 第47页 |
| ·组成员离开协议 | 第47-48页 |
| ·组内共享信息 | 第48-49页 |
| ·对称密钥 | 第48页 |
| ·共享非对称密钥 | 第48-49页 |
| ·组内隐私保护 | 第49-52页 |
| ·静默期变更假名 | 第49-50页 |
| ·匿名接入协议 | 第50-52页 |
| ·协议描述 | 第51页 |
| ·数据结构 | 第51-52页 |
| ·VANET 安全框架 | 第52-58页 |
| ·框架内容 | 第52-54页 |
| ·通讯模型 | 第54-55页 |
| ·数据校验流程 | 第55-57页 |
| ·安全服务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系统仿真 | 第59-66页 |
| ·仿真环境 | 第59-62页 |
| ·平台介绍 | 第59-60页 |
| ·实验环境 | 第60-62页 |
| ·分组大小对报文交付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变更假名对报文发送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