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植被覆盖变化 | 第13-14页 |
·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 第14-16页 |
·植被物候研究及气候变化对物候的影响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3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7页 |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气候 | 第22-23页 |
·河流水系 | 第23-24页 |
·植被与土地利用 | 第24-2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7-30页 |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27-28页 |
·植被指数计算与处理方法 | 第28页 |
·气候数据来源与空间插值 | 第28-29页 |
·其它数据源 | 第29-30页 |
·物候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NDVI数据平滑处理 | 第30-31页 |
·物候参数提取 | 第31-32页 |
·物候期表示 | 第3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植被NDVI与物候变化的趋势分析 | 第32页 |
·植被NDVI和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32-34页 |
·非参数Mann-Kendal方法(MK检验法) | 第34页 |
·Sen’s斜率估算 | 第34-36页 |
3.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第36-49页 |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40页 |
·气温空间变化 | 第36-37页 |
·降水空间变化 | 第37-38页 |
·相对湿度空间变化 | 第38-39页 |
·风速空间变化 | 第39页 |
·日照时数空间变化 | 第39-40页 |
·时间变化特征 | 第40-44页 |
·年际变化特征 | 第40-43页 |
·季节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趋势分析 | 第44-48页 |
·气温时间变化趋势 | 第44-45页 |
·降水变化趋势 | 第45-46页 |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 第46页 |
·风速变化趋势 | 第46-47页 |
·日照时数变化趋势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 第49-65页 |
·NDVI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52页 |
·年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页 |
·季节空间分布特征 | 第49-52页 |
·NDVI空间趋势分布特征 | 第52-54页 |
·年趋势空间特征 | 第52-53页 |
·季节趋势空间特征 | 第53-54页 |
·NDVI时间变化特征 | 第54-63页 |
·整个研究区域NDVI时间变化规律 | 第54-56页 |
·不同气候分区NDVI变化规律 | 第56-58页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变化规律 | 第58-60页 |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NDVI变化规律 | 第60-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5.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65-83页 |
·1982-2013年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温和降水时空特征 | 第65-69页 |
·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 | 第65-66页 |
·气温、降水时间变化 | 第66-69页 |
·NDVI与气温、降水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69-77页 |
·年均偏相关空间分布 | 第69-70页 |
·季节偏相关空间分布 | 第70-74页 |
·复相关空间分布 | 第74-77页 |
·NDVI对气温、降水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77-81页 |
·整个研究区的时间变化规律 | 第77页 |
·不同气候分区变化规律 | 第77-78页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 | 第78-80页 |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变化规律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6.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变化时空特征 | 第83-106页 |
·地面观测物候期与遥感反演物候期验证 | 第83-86页 |
·验证期间地面物候观测数据分析 | 第83-85页 |
·遥感反演物候与地面观测参数对比 | 第85-86页 |
·地表物候空间特征分析 | 第86-91页 |
·地表物候空间特征分析 | 第86-87页 |
·不同年代际的物候空间特征分析 | 第87-90页 |
·地表物候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 | 第90-91页 |
·地表物候时间变化特征 | 第91-103页 |
·整个区域平均物候参数时间变化 | 第92-93页 |
·不同气候分区平均物候参数时间变化 | 第93-96页 |
·不同植被类型平均物候参数时间变化 | 第96-100页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物候参数时间变化 | 第100-103页 |
·小结 | 第103-106页 |
7.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106-127页 |
·物候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6-114页 |
·SOS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 | 第106-108页 |
·EOS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 | 第108-111页 |
·LOS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 | 第111-114页 |
·不同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地利用的物候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4-126页 |
·不同气候分区 | 第114-118页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 第118-122页 |
·不同植被类型 | 第122-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32页 |
·结论 | 第127-130页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30-13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7页 |
个人简介 | 第137-139页 |
导师简介 | 第139-141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