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SO框架下的吉林森工集团内部控制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结构安排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12-24页 |
·内部控制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内控框架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内控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COSO内控框架理论 | 第18-23页 |
·COSO框架的内涵 | 第18-19页 |
·COSO框架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 第19-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吉林森工集团的COSO内控框架 | 第24-43页 |
·控制环境 | 第24-31页 |
·组织架构 | 第24-27页 |
·发展战略 | 第27-28页 |
·人力资源管理 | 第28-29页 |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第29-30页 |
·内部审计 | 第30-31页 |
·风险评估 | 第31-32页 |
·控制活动 | 第32-39页 |
·财务管理控制 | 第32-35页 |
·运营分析控制 | 第35-39页 |
·信息与沟通 | 第39-40页 |
·监督 | 第40-43页 |
·监督检查 | 第40-41页 |
·信息披露 | 第41-43页 |
4 吉林森工集团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 | 第43-47页 |
·评价逻辑 | 第43-44页 |
·实施 | 第44-47页 |
·评价方法及标准 | 第44页 |
·评价过程 | 第44-45页 |
·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5 吉林森工集团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 第47-55页 |
·评价主体 | 第47页 |
·层次模型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层次递阶模型的构建 | 第47页 |
·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模糊模型的构建 | 第48-52页 |
·评语集的确定 | 第48-49页 |
·模糊矩阵的构建 | 第49-50页 |
·多级模糊评价 | 第50-52页 |
·评价结果 | 第52-55页 |
·评价等级的确定及计算 | 第52-53页 |
·分数对照 | 第53-55页 |
6 内控综合评价 | 第55-63页 |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页 |
·健全性评价与有效性评价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健全性评价差值百分比 | 第55-57页 |
·有效性评价差值百分比 | 第57页 |
·对比分析 | 第57页 |
·内控优化及改进 | 第57-63页 |
·提高集团全员内部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高效实施 | 第58页 |
·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强调目标控制的重要性 | 第58-60页 |
·加强集团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沟通活动 | 第60页 |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提高持续监督力度 | 第60-61页 |
·加强内控自我评价,持续改进内控框架 | 第61-63页 |
7 结论 | 第63-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75页 |
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