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解码器算法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7-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MELP算法的编码原理 | 第12-23页 |
| ·概述 | 第12页 |
| ·MELP编码原理 | 第12-23页 |
| ·预处理 | 第12-13页 |
| ·基音提取 | 第13-16页 |
| ·子带声音强度分析与量化 | 第16-19页 |
| ·增益的计算与量化 | 第19-20页 |
| ·LSF参数的提取和量化 | 第20-21页 |
| ·傅氏级数幅值的计算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MELP算法解码原理 | 第23-30页 |
| ·MELP算法解码原理 | 第23-30页 |
| ·基音周期解码 | 第23-24页 |
| ·增益译码与噪声抑制 | 第24-25页 |
| ·参数插值 | 第25-26页 |
| ·混合激励信号生成 | 第26-27页 |
| ·自适应谱增强 | 第27-28页 |
| ·线性预测合成 | 第28页 |
| ·增益调整 | 第28-29页 |
| ·脉冲整形滤波器 | 第29页 |
| ·合成环路控制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对MELP算法的优化改进 | 第30-34页 |
| ·对基音周期算法的优化 | 第30-31页 |
| ·子带声音强度的量化编码 | 第31-34页 |
| ·子带声音强度的提取 | 第31页 |
| ·子带声音强度的矢量量化 | 第31-34页 |
| 第五章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4-57页 |
| ·仿真实验数据 | 第34页 |
| ·算法仿真实验及评估 | 第34-57页 |
| ·声码器性能的评估方法 | 第34-35页 |
| ·仿真实验 | 第35-56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 ·论文总结 | 第57-58页 |
|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