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民间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探析 | 第12-14页 |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中的监管研究 | 第14-16页 |
·关于民间金融研究的评述 | 第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我国民间金融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 第19-28页 |
·我国民间金融的产生基础 | 第19-22页 |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19-20页 |
·不完备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理论 | 第20-21页 |
·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 | 第21-22页 |
·民间金融的规模、形式和特征 | 第22-27页 |
·民间金融的规模——以山东省为例 | 第22-24页 |
·民间金融的形式 | 第24-26页 |
·民间金融的特点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民间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 第28-38页 |
·民间金融的发展及其作用 | 第28-31页 |
·民间金融产生的积极效应 | 第28-29页 |
·民间金融产生的负面效应 | 第29-30页 |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意义 | 第30-31页 |
·政府监管模式下的民间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以山东省为例 | 第31-35页 |
·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情况 | 第31-32页 |
·典当行的运行情况 | 第32-33页 |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运行情况 | 第33页 |
·民间融资机构的运行情况 | 第33-35页 |
·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 | 第35页 |
·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问题较为突出 | 第35-36页 |
·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及监管的路径经验借鉴 | 第38-44页 |
·美国模式 | 第38-39页 |
·日本模式 | 第39-40页 |
·台湾模式 | 第40-41页 |
·香港模式 | 第41页 |
·经验启示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路径选择 | 第44-52页 |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原则 | 第44-45页 |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中监管的主体 | 第45-46页 |
·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监管体系设计 | 第46-50页 |
·完善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对不同类型的民间金融实行差别化监管 | 第47-48页 |
·建立民间借贷的登记备案制度 | 第48-49页 |
·加强民间征信体系建设 | 第49页 |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