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的原因 | 第9页 |
(三)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文献法 | 第13页 |
(二) 比较法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夏洛特·梅森生平简介与时代背景 | 第14-20页 |
一、 生平简介 | 第14-17页 |
(一) 童年时代 | 第14页 |
(二) 青年时代 | 第14-15页 |
(三) 中老年时代 | 第15-17页 |
二、 时代背景 | 第17-20页 |
(一)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 | 第17-18页 |
(二) “学生中心”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出现 | 第18-19页 |
(三) 新教育运动的兴起 | 第19页 |
(四) 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夏洛特·梅森论家庭教育的本质 | 第20-26页 |
一、 教育的本质 | 第20-23页 |
(一) 教育是一种生活 | 第20-21页 |
(二) 教育是一项训练 | 第21-22页 |
(三) 教育是一种氛围 | 第22-23页 |
二、 家庭在教育中角色 | 第23-26页 |
(一) 家庭的义务 | 第23-24页 |
(二) 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 第24页 |
(三) 父母是孩子的施教者 | 第24-25页 |
(四) 父母应正确抚养儿童 | 第25-26页 |
第四部分 夏洛特·梅森论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实施 | 第26-33页 |
一、 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一) 传授“活生生”的思想 | 第27页 |
(二) 训练感官 | 第27-28页 |
(三) 培养思维习惯 | 第28页 |
二、 教学实施 | 第28-33页 |
(一) 体质的培养 | 第28-30页 |
(二) 品格的培养 | 第30-32页 |
(三) 习惯的培养 | 第32-33页 |
第五部分 夏洛特·梅森论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 第33-40页 |
一、 课程设置 | 第33-37页 |
(一) 算术、作文与书法 | 第34-35页 |
(二) 历史地理、艺术创作与宗教哲学 | 第35-37页 |
二、 教学方法 | 第37-40页 |
(一) 活教材 | 第38页 |
(二) 短课 | 第38页 |
(三) 阅读 | 第38-39页 |
(四) 朗诵 | 第39页 |
(五) 表述 | 第39页 |
(六) 其他 | 第39-40页 |
第六部分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评价 | 第40-44页 |
一、 历史影响 | 第40-41页 |
(一) 为近代英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第40页 |
(二) 推动了欧美各国的家庭教育改革 | 第40-41页 |
(三) 促进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 第41页 |
二、 评价 | 第41-44页 |
(一) 进步性 | 第41-42页 |
(二) 局限性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