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固体酸催化剂的定义 | 第11页 |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 | 第11页 |
·固体超强酸的结构分析 | 第11-12页 |
·固体超强酸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SO_4~(2-)/MxOy 型固体超强酸应用 | 第14-16页 |
·工业化进程中固体超强酸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乙酸正丁酯的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乙酸正丁酯的性质及应用 | 第17页 |
·乙酸正丁酯的国内外市场现状 | 第17-20页 |
·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44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样品 S_2O_8~(2-)/ZrO_2/Al_2O_3/NiFe_2O_4的制备 | 第27-28页 |
·催化剂分析检测方法 | 第28-31页 |
·X 射线衍射(XRD) | 第28-29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9页 |
·氮气吸附-脱附 | 第29-30页 |
·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3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31页 |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不同 Al 含量样品的 XRD 分析 | 第31-33页 |
·不同焙烧温度下 MS131 的 XRD 分析 | 第33-34页 |
·500 ℃下不同样品的 XRD 分析 | 第34-35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5-36页 |
·孔径分布图 | 第36-37页 |
·焙烧温度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7-38页 |
·程序升温脱附 | 第38-40页 |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 第40-41页 |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SEM 分析 | 第41页 |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 TEM 分析 | 第41-42页 |
·磁性固体超强酸磁性分离回收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工艺研究 | 第44-56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装置 | 第45-46页 |
·乙酸正丁酯的合成 | 第45页 |
·酸值的测定 | 第45-46页 |
·酯化率的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过硫酸铵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焙烧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7-49页 |
·焙烧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页 |
·醇酸配比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催化剂用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催化剂的活性对比和回收率 | 第52-53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乙酸正丁酯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6-66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56-57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56-5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7页 |
·实验原理 | 第57页 |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反应过程分析 | 第58-59页 |
·外扩散的消除 | 第58-59页 |
·内扩散的消除 | 第59页 |
·乙酸正丁酯的动力学方程 | 第59-64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59-62页 |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 第62-64页 |
·模型检验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