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外科、针刺麻醉法论文

穴位盒灸治疗肛肠科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缩略词表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临床研究第10-35页
 一、研究对象以及诊断标准第10-11页
  (一) 研究对象第10页
   1. 病例来源第10页
   2. 一般临床资料第10页
  (二) 诊断准备及选择标准第10-11页
   1. 诊断标准第10页
   2. 病例的纳入标准第10-11页
   3. 病例的排除标准第11页
   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的标准第11页
 二、研究内容、分组以及治疗方法第11-14页
  (一) 研究内容第11-12页
  (二) 病例随机分组第12页
  (三) 治疗方法第12-14页
   1. 一般处理方法第12页
   2. 治疗组的治疗具体方法第12-14页
  (四) 技术路线第14页
 三、观察指标的收集、疗效标准第14-16页
  (一)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收集第14-15页
  (二) 相关指标的采集及评分标准第15-16页
   1. 观察指标的采集第15页
   2. 相关评分标准第15-16页
  (三) 数据管理以及统计方法第16页
 四、研究结果第16-22页
  (一) 一般资料的分析第16-18页
   1. 两组患者的年龄比较第17页
   2.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第17页
   3. 两组患者病种的比较第17页
   4. 两组患者所行手术方式的比较第17-18页
   5. 两组患者所行麻醉方式的比较第18页
   6. 两组患者术后4小时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第18页
  (二) 治疗结果的相关分析第18-21页
   1. 对照组术后4小时以及术后24小时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第18-19页
   2. 治疗组于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第19-20页
   3. 治疗组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第20页
   4. 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比较第20页
   5. 两组术后腹胀患者24小时的症状、体征、排气时间评分比较第20-21页
   6. 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的症状、体征、排气时间的临床疗效比较第21页
  (三) 安全性检测以及不良反应第21-22页
 五、讨论第22-35页
  (一) 术后腹胀病因的讨论第22-25页
   1. 现代医学对术后腹胀的认识第22-23页
   2. 现代医学对术后腹胀的相关治疗第23-25页
  (二) 立项的依据第25-30页
   1. 传统医学对腹胀的认识第26-27页
   2. 选穴的相关依据第27-30页
  (三) 关于灸法的探讨第30-33页
   1. 灸法作用于人体的基本原理第31-33页
   2. 艾的药性分析第33页
  (四) 结论与结语第33-35页
   1. 结论与分析第33-34页
   2. 结语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1第36-38页
文献综述第38-48页
 一、灸具发展简述第38-41页
 二、关于灸感的临床研究第41-43页
 三、灸量的研究第43-46页
 参考文献2第46-48页
告知页第48-50页
签字页第50-51页
肛肠科术后患者评分表第51-52页
临床病例观察表第52-53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皮粘散治疗肛瘘术后切口愈合迟缓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加味泻黄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