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压后评估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压裂井压后试井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压裂井压后数值模拟评价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压裂井产能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现代数学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苏里格气田地质概况 | 第17-2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18页 |
| ·岩石类型 | 第18页 |
| ·结构特征 | 第18页 |
| ·胶结物特征 | 第18页 |
| ·储集空间特征 | 第18-20页 |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19-20页 |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20页 |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0-22页 |
| ·苏59区块物性特征 | 第21页 |
| ·苏5区块物性特征 | 第21-22页 |
| ·桃7区块物性特征 | 第22页 |
| ·苏里格气田气藏特征 | 第22-23页 |
| ·流体性质 | 第22页 |
| ·压力系统 | 第22-23页 |
| ·地层温度 | 第23页 |
| ·储层分类评价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3章 储层岩石渗流机理研究 | 第26-40页 |
| ·气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 | 第26-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26-27页 |
| ·归一化相渗曲线建立 | 第27-31页 |
| ·相渗曲线特征 | 第31-32页 |
| ·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研究 | 第32-38页 |
| ·常规有效应力敏感实验 | 第32-36页 |
| ·有效应力与渗透率的关系 | 第36-37页 |
| ·无因次渗透率变化规律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单井数值模拟研究 | 第40-59页 |
| ·裂缝参数范围的确定 | 第40-44页 |
| ·苏59-7-53试井解释 | 第40-42页 |
| ·苏59-20-25试井解释 | 第42-44页 |
| ·流体相态拟合 | 第44-47页 |
| ·数值模型和历史拟合 | 第47-53页 |
| ·模型选择 | 第47页 |
| ·井筒垂直管流计算 | 第47-48页 |
| ·地质模型建立 | 第48-49页 |
| ·单井历史拟合 | 第49-53页 |
| ·裂缝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3-58页 |
| ·裂缝半长 | 第53-55页 |
| ·裂缝导流能力 | 第55-57页 |
| ·裂缝宽度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压裂气井产能评价 | 第59-72页 |
| ·一点法产能评价 | 第59-61页 |
| ·一点法产能方程的推导 | 第59-60页 |
| ·一点法产能评价 | 第60-61页 |
| ·偏差因子z的计算 | 第61-62页 |
| ·常用压裂气井产能评价方法 | 第62-65页 |
| ·汪永利产能计算公式 | 第62-63页 |
| ·杨正明产能计算公式 | 第63-64页 |
| ·姚健欢产能计算公式 | 第64-65页 |
| ·常用方法对苏里格压裂气井的适应性评价 | 第65-71页 |
| ·不考虑应力敏感的气井产能评价 | 第65-67页 |
| ·Ⅰ类储层典型井考虑应力敏感的产能预测 | 第67-69页 |
| ·Ⅱ类储层典型井考虑应力敏感的产能预测 | 第69-70页 |
| ·Ⅲ类储层典型井考虑应力敏感的产能预测 | 第70-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压后评估 | 第72-80页 |
| ·压裂效果参数 | 第72页 |
| ·压裂施工参数 | 第72-73页 |
| ·压裂效果单因素评价方法 | 第73-76页 |
| ·压裂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 第76-79页 |
| ·熵权法 | 第76-77页 |
|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 第77-79页 |
| ·综合评判分析 | 第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