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索道桥结构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索道桥概述 | 第8-10页 |
| ·古代索道桥 | 第8-9页 |
| ·现代索道桥 | 第9-10页 |
| ·现代索道桥基本结构及主要构件 | 第10-13页 |
| ·承重索系统 | 第10-11页 |
| ·稳定结构 | 第11-12页 |
| ·锚碇 | 第12页 |
| ·桥面系 | 第12页 |
| ·现代索道桥和悬索桥的区别 | 第12-13页 |
| ·现代索道桥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静力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动力分析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现代索道桥静力分析 | 第17-45页 |
| ·现代索道桥结构特点概述 | 第17-19页 |
| ·悬索的受力特征 | 第17页 |
| ·桥面系的受力特征 | 第17-18页 |
| ·横梁的受力特征 | 第18页 |
| ·桥塔、锚碇的受力特征 | 第18-19页 |
| ·悬索受力分析与理论计算 | 第19-28页 |
| ·悬索水平拉力分析与理论计算 | 第19-20页 |
| ·悬索长度计算 | 第20-22页 |
| ·空索与成桥状态悬索拉力和矢度计算 | 第22-28页 |
| ·横梁的受力分析 | 第28-44页 |
| ·横梁内力分析与计算 | 第28-31页 |
| ·横梁、稳定索、桥面索的互相作用分析 | 第31-36页 |
| ·人行索道桥稳定横梁作用效果分析 | 第36-42页 |
| ·车行索道桥稳定横梁作用效果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现代索道桥非线性分析 | 第45-63页 |
| ·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 第45-46页 |
| ·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第46-49页 |
| ·平面柔索单元的切线刚度矩阵 | 第49-53页 |
|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53-62页 |
| ·求解方法简介 | 第53-54页 |
| ·Newton-Raphson 法 | 第54-55页 |
| ·非线性方法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 第55-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现代索道桥自振频率分析 | 第63-79页 |
| ·振动特性 | 第63-64页 |
| ·悬索的三维动力学方程 | 第64-67页 |
| ·竖向自振频率 | 第67-69页 |
| ·扭转振动频率 | 第69-71页 |
| ·自振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8页 |
| ·工程实例及计算结果 | 第71-73页 |
| ·矢跨比影响 | 第73-74页 |
| ·自重集度影响 | 第74-75页 |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