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2-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第2章 合同能源管理及项目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36页 |
·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24-30页 |
·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及实质 | 第24-25页 |
·节能服务公司的厘定 | 第25-26页 |
·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 | 第26-28页 |
·合同能源管理的参与主体 | 第28-30页 |
·双重道德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30-32页 |
·道德风险的含义及成因 | 第30-31页 |
·双重道德风险的含义 | 第31-32页 |
·理论基础 | 第32-36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2页 |
·项目风险理论 | 第32-3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4页 |
·博弈论理论基础 | 第34-36页 |
第3章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分析 | 第36-46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特征 | 第36-39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点及运作流程 | 第36-38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特征 | 第38-39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产生的成因 | 第39-42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产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管理机制分析 | 第40-41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因素 | 第41-42页 |
·合同能源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表现与识别 | 第42-46页 |
·合同能源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表现与影响 | 第42-44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识别 | 第44-46页 |
第4章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存在双重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及分析 | 第46-64页 |
·节能服务体系双方的道德博弈 | 第46-49页 |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利益博弈 | 第46-47页 |
·存在一重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 第47-48页 |
·存在双重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 第48-49页 |
·EPC 项目存在双重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的设立 | 第49-53页 |
·模型的前提条件 | 第49-50页 |
·模型的假设 | 第50-53页 |
·EPC 项目存在双重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的分析 | 第53-64页 |
·无道德风险下的最优解 | 第53-54页 |
·双重道德风险下的最优解 | 第54-60页 |
·两种最优解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60-64页 |
第5章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双重道德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 第64-70页 |
·政府层面 | 第64-66页 |
·政府应加强节能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 | 第64页 |
·政策支持体系的健全与健康发展 | 第64-65页 |
·政府推行强制性能耗标准并起节能表率作用 | 第65页 |
·积极推广节能与加大宣传力度 | 第65-66页 |
·节能服务公司层面 | 第66-67页 |
·积极培养节能服务高素质人才 | 第66页 |
·选择合适的客户 | 第66-67页 |
·降低各种风险 | 第67页 |
·能源消耗型企业层面 | 第67-68页 |
·强化节能意识与加大节能措施 | 第67-68页 |
·加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机制创新 | 第68页 |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双方应达成双赢的共识 | 第68-70页 |
·双方建立信用机制 | 第68页 |
·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第68-70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3页 |
·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71-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