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学者对劳动力产权及其制度变迁的研究 | 第11-12页 |
·我国学者对劳动力产权及其制度变迁的研究 | 第12-13页 |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17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第16-17页 |
2 劳动力产权的界定及特征 | 第17-25页 |
·劳动力产权的定义 | 第17-19页 |
·产权的基本内涵 | 第17页 |
·劳动力产权的定义 | 第17-18页 |
·与劳动力产权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8-19页 |
·人力资本产权 | 第18-19页 |
·劳动产权 | 第19页 |
·劳动力产权的内容 | 第19-22页 |
·劳动力主体的生存权和基本发展权 | 第19-20页 |
·劳动力主体对自身劳动力的支配权 | 第20页 |
·劳动力主体的公平竞争权 | 第20-21页 |
·劳动力主体对劳动成果的部分剩余索取权 | 第21-22页 |
·劳动力产权的特征 | 第22-25页 |
·劳动力产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 第22-23页 |
·劳动力产权既是法权关系又是经济关系 | 第23页 |
·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并非拥有绝对所有权 | 第23-25页 |
3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的历程和阶段 | 第25-36页 |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 | 第25-30页 |
·政府主导的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 | 第25-27页 |
·市场主导的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 | 第27-30页 |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的三个阶段 | 第30-36页 |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劳动力产权为国家和集体所有 | 第30-31页 |
·双轨经济时期劳动力产权被企业和国家双重侵蚀 | 第31-34页 |
·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力产权逐步向个人回归 | 第34-36页 |
4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的现状及问题 | 第36-45页 |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 第36-37页 |
·利润分享制 | 第36页 |
·企业所有权分享制 | 第36-37页 |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45页 |
·劳动力产权界定模糊 | 第37-38页 |
·劳动力产权残缺 | 第38-40页 |
·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保障 | 第38-39页 |
·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没有完全支配权 | 第39页 |
·劳动者受歧视广泛存在 | 第39-40页 |
·多数劳动者难以获得劳动的剩余价值索取权 | 第40页 |
·劳动力产权实现受阻碍 | 第40-45页 |
·法制政策环境不完善 | 第40-42页 |
·个人权利意识薄弱 | 第42-43页 |
·个人在与国家和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 | 第43-45页 |
5 新中国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之思考与展望 | 第45-50页 |
·劳动力产权制度的优化与实现 | 第45-49页 |
·完善劳动者剩余价值分割方式 | 第45-46页 |
·创新企业分配制度 | 第46-47页 |
·发展壮大工会组织 | 第47-49页 |
·结论与评述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