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I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环境智能监测与舒适度评判系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2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 第14-20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4页 |
·系统监测参数的确定 | 第14-16页 |
·NI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 | 第16-20页 |
·测量节点 | 第17页 |
·网关 | 第17-18页 |
·LabVIEW软件 | 第18-20页 |
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0-33页 |
·NI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布置 | 第20-22页 |
·火灾监测单元 | 第22-26页 |
·温度测量模块 | 第22-23页 |
·烟雾测量模块 | 第23-25页 |
·火焰测量模块 | 第25-26页 |
·有害气体监测单元 | 第26-29页 |
·CO测量模块 | 第27-28页 |
·甲醛测量模块 | 第28-29页 |
·环境舒适度监测单元 | 第29-33页 |
·温湿度监测模块 | 第29-31页 |
·光环境监测模块 | 第31-32页 |
·声环境监测模块 | 第32-33页 |
4 基于模糊理论的室内环境舒适度评判系统的研究 | 第33-50页 |
·室内环境舒适度研究概况 | 第33页 |
·模糊理论 | 第33-37页 |
·模糊子集的定义与表达方法 | 第33-34页 |
·隶属度函数的表示方法 | 第34-35页 |
·模糊集合的运算 | 第35页 |
·模糊关系及其合成 | 第35-37页 |
·热环境舒适度评判 | 第37-41页 |
·温度、湿度的隶属函数 | 第37-39页 |
·基于温湿度的热舒适度规则的建立 | 第39-41页 |
·声环境舒适度评判 | 第41-42页 |
·噪声的隶属函数 | 第41页 |
·声环境舒适度规则的建立 | 第41-42页 |
·光环境舒适度评判 | 第42-43页 |
·光照强度的隶属函数 | 第42-43页 |
·光环境舒适度规则的建立 | 第43页 |
·室内环境舒适度综合评判 | 第43-50页 |
·确定室内环境的因素集 | 第43-44页 |
·建立室内环境的评判集 | 第44页 |
·建立室内环境的单因素评判 | 第44-46页 |
·确定权重向量 | 第46-49页 |
·建立室内环境舒适度综合评判模型 | 第49-50页 |
5 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54页 |
·网络配置 | 第50-51页 |
·火灾监测子系统 | 第51页 |
·有害气体监测子系统 | 第51-52页 |
·环境舒适度监测系统 | 第52-53页 |
·系统远程监测实现 | 第53-54页 |
6 系统调试与数据处理 | 第54-59页 |
·系统搭建 | 第54页 |
·系统的联调与实现 | 第54-57页 |
·数据处理 | 第57-5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