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文献回顾 | 第16-40页 |
·知识定义和分类 | 第16-18页 |
·隐性知识开发与利用 | 第18-19页 |
·知识管理 | 第19-20页 |
·知识流程 | 第20-21页 |
·工作流研究现状及建模方法概括 | 第21-33页 |
·基于UML活动图的工作流建模 | 第22-26页 |
·思维导图 | 第26-29页 |
·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 | 第29页 |
·基于WBS的工作分解结构 | 第29-32页 |
·ANP网络分析法 | 第32-33页 |
·知识含量 | 第33-36页 |
·知识含量的定义 | 第33页 |
·知识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33-36页 |
·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 第36-39页 |
·信息技术对知识管理的作用 | 第36-38页 |
·信息技术对知识工作流分解的支持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知识结构分析与知识含量计算模型 | 第40-60页 |
·企业的知识分类 | 第40-41页 |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结构性分析 | 第41-47页 |
·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结构分析的启示 | 第42-44页 |
·心理学角度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析 | 第44-47页 |
·知识含量 | 第47-58页 |
·知识含量的测定意义及现有的测定方法 | 第47-50页 |
·建立知识含量结构方程模型 | 第50-57页 |
·模型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两阶段方法 | 第60-68页 |
·应用概念图诱出非结构性隐性知识 | 第60-64页 |
·以企业管理为基础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 第64-66页 |
·建立知识库和专家库 | 第64页 |
·创造多种传播交流方式 | 第64-65页 |
·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贡献隐性知识的积极性 | 第65-66页 |
·建立学习型组织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面向知识管理的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集成建模 | 第68-90页 |
·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关联分析 | 第68-69页 |
·组织知识管理的关键—知识流程 | 第69-75页 |
·传统意义的知识流程 | 第69-70页 |
·知识流程的一般性定义 | 第70-73页 |
·知识流程的分类 | 第73-74页 |
·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 第74-75页 |
·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知识流程建模方法 | 第75-82页 |
·基本图 | 第76页 |
·知识活动框 | 第76-77页 |
·时间线 | 第77-78页 |
·关系箭头 | 第78-79页 |
·知识活动详细说明 | 第79-81页 |
·BPO-KPC的层次性 | 第81-82页 |
·以结构分解为导向的知识流程建模方法 | 第82-86页 |
·知识流程的工作分解矩阵(K-WBS) | 第83-84页 |
·知识流程组织分解矩阵(K-OBS) | 第84页 |
·知识流程的K-WBS-OBS分解矩阵 | 第84-86页 |
·基于知识工作流的智能知识管理系统 | 第86-88页 |
·知识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86-87页 |
·知识流程以及工作流技术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某电力设计院知识管理系统项目 | 第90-100页 |
·案例背景 | 第90页 |
·岗位知识含量计算 | 第90-91页 |
·隐形知识显性化 | 第91-95页 |
·知识流程建模 | 第95-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本文研究成果 | 第100页 |
本文研究的局限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1:知识工作知识含量调查问卷 | 第106-110页 |
一、判断与识别 | 第106页 |
二、工作中的脑力活动 | 第106-107页 |
三、与其他人员关系 | 第107-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