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1 绪论 | 第19-41页 |
·课题背景 | 第19-21页 |
·招标投标的出现 | 第19-20页 |
·新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招投标的有关概念及招标方式 | 第21-22页 |
·招投标的有关概念 | 第21-22页 |
·招标方式 | 第22页 |
·国内外招标投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2-27页 |
·国外招标投标方面的研究 | 第22-25页 |
·国内招标投标研究的现状 | 第25-27页 |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的实践和经验 | 第27-36页 |
·水利水电工程国际招标 | 第27-31页 |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国内公开招标 | 第31-35页 |
·国内招投标与国际招投标的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国内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39页 |
·国内公开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38页 |
·国内招投标乱象的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2 招投标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41-51页 |
·效用理论 | 第41-42页 |
·效用理论 | 第41页 |
·风险态度 | 第41-42页 |
·经典博弈论 | 第42-45页 |
·博弈的基本概念 | 第42页 |
·博弈的分类 | 第42-43页 |
·博弈的表达方式 | 第43-44页 |
·博弈论分析的特征 | 第44-45页 |
·演化博弈论 | 第45-48页 |
·演化稳定均衡 | 第45-47页 |
·随机稳定均衡 | 第47-48页 |
·机制设计理论 | 第48-50页 |
·机制设计理论的内容 | 第48-49页 |
·设计者 | 第49-50页 |
·机制设计理论与信息经济学及博弈论的关系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招投标的竞争规则研究 | 第51-76页 |
·概述 | 第51-56页 |
·国外对评标方法的理论研究 | 第51-54页 |
·国内对评标方法的规定 | 第54-56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 第56-62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优点 | 第56-57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风险 | 第57-61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推行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61-62页 |
·综合评估法 | 第62-65页 |
·综合评估法的优缺点 | 第62-63页 |
·综合评估法的报价评审标准分析 | 第63-65页 |
·评标方法对合谋的影响 | 第65-67页 |
·产生合谋的条件 | 第65-66页 |
·综合评估法产生合谋的情况分析 | 第66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报价法产生合谋的情况分析 | 第66页 |
·非正常报价的简易判断法 | 第66-67页 |
·综合评估法的改进建议 | 第67-69页 |
·招标准备工作的改进 | 第67页 |
·报价评审标准的改进 | 第67页 |
·商务评审赋分比重的改进 | 第67-68页 |
·定性评审项目赋分标准的改进 | 第68-69页 |
·合同文件组成的改进 | 第69页 |
·应用举例 | 第69-74页 |
·西霞院反调节水库简介 | 第69-70页 |
·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招标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招投标约束机制研究 | 第76-98页 |
·概述 | 第76-78页 |
·约束机制的概念 | 第76页 |
·约束机制与制度的关系 | 第76-77页 |
·约束机制的构成 | 第77-78页 |
·我国招投标的法律制度约束(外生性约束机制) | 第78-82页 |
·招投标的法理基础 | 第78-79页 |
·招投标的法律制度体系 | 第79-80页 |
·招投标有关的法律责任 | 第80-82页 |
·有关招投标合谋的处罚规定 | 第82页 |
·法律制度约束失效的原因分析 | 第82-84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合谋的种类 | 第84-88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合谋的可能种类分析 | 第84-86页 |
·完全围标和不完全围标的博弈分析 | 第86-88页 |
·招投标内生性制度约束研究 | 第88-94页 |
·外生性制度约束和内生性制度约束 | 第88-89页 |
·参与约束 | 第89-91页 |
·价格约束 | 第91-93页 |
·内生性制度约束的构成 | 第93-94页 |
·应用案例 | 第94-96页 |
·龙背湾水电站简介 | 第94页 |
·龙背湾水电站招投标的做法 | 第94-95页 |
·龙背湾水电站招投标的效果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招投标的风险调节机制研究 | 第98-114页 |
·概述 | 第98-101页 |
·风险和工程项目风险 | 第98-99页 |
·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 | 第99-100页 |
·风险应对的措施 | 第100-101页 |
·风险态度对投标报价的影响 | 第101-104页 |
·风险态度的有关研究 | 第101-102页 |
·基于投标人风险态度的招投标博弈分析 | 第102-104页 |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恶意降价的风险分析 | 第104页 |
·招投标风险调节机制研究 | 第104-110页 |
·担保对投标人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 | 第104-109页 |
·评标过程中的风险影响调节 | 第109-110页 |
·风险调节机制研究结论 | 第110页 |
·应用举例 | 第110-112页 |
·差额保函的风险态度调节运用 | 第110-111页 |
·评标过程的风险影响调节案例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6 水利水电工程内生性招投标机制研究 | 第114-135页 |
·概述 | 第114-117页 |
·招投标机制 | 第114-115页 |
·有关招投标机制的研究 | 第115-116页 |
·国内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16-117页 |
·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机制的选择 | 第117-120页 |
·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 | 第117-118页 |
·招投标机制的核心 | 第118-119页 |
·内生性和外生性招投标机制的选择 | 第119-120页 |
·内生性招投标机制研究 | 第120-126页 |
·内生性招投标机制的机理 | 第120-123页 |
·内生性招投标机制的流程 | 第123页 |
·内生性招投标机制的主要措施 | 第123-126页 |
·内生性招投标机制的优势 | 第126-128页 |
·内生性招投标机制在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 第128-133页 |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简介 | 第128-129页 |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特点 | 第129页 |
·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分标方案 | 第129-130页 |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招标方案 | 第130-132页 |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招标效果预测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7 评标办法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 | 第135-152页 |
·制度研究的新方法 | 第135-136页 |
·演化博弈论介绍 | 第135-136页 |
·演化博弈论在制度研究中的运用 | 第136页 |
·招投标机制变革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136-143页 |
·制度与博弈论 | 第136-138页 |
·中国招投标机制的演进过程 | 第138页 |
·制度变革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138-143页 |
·综合评估法与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143-147页 |
·建立模型 | 第143-145页 |
·复制动态方程求解 | 第145页 |
·演化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 第145-146页 |
·结论 | 第146-147页 |
·评标方法的发展趋势 | 第147-150页 |
·影响评标方法发展的事件 | 第147-148页 |
·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条件 | 第148-149页 |
·推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大势所趋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2-154页 |
·展望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9-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