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体批评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26页
 一、戏曲目录体批评研究现状第13-22页
 二、选题意义第22-23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4-26页
第一章 戏曲目录渊源和戏曲目录批评之兴第26-55页
 第一节 戏曲目录渊源第26-37页
  一、目录溯源第26-33页
  二、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第33-37页
 第二节 戏剧目录体批评勃兴之因第37-46页
  一、戏曲的兴盛发展为戏曲目录的著录奠定了基础第38-39页
  二、彰显盛世芳华的需要第39-41页
  三、为戏曲作家、作品树碑立传需要第41-42页
  四、戏曲繁荣发展的需要第42-46页
 第三节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发展阶段第46-55页
  一、宋金元时代:戏曲目录体批评的发端与创制第47-48页
  二、明代:戏曲目录的继续发展第48-51页
  三、清代:戏曲目录的成熟第51-55页
第二章 戏曲批评目录体批评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态第55-79页
 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繁荣第55-59页
  一、元杂剧的繁荣第55-57页
  二、明清时期中国戏曲的繁荣第57-59页
 第二节 戏曲目录体批评出现的文化背景第59-64页
  一、繁荣的城市经济对于戏曲目录体批评的影响第59-61页
  二、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需要戏曲目录体批评第61-62页
  三、统治阶级对戏曲的压制促使戏曲批评家采取戏曲目录体批评第62-63页
  四、当时学术研究风气的影响第63-64页
 第三节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文化心态第64-79页
  一、戏曲批评家的心理结构第64-72页
  二、戏曲目录体批评家的心理结构对戏曲目录体批评的影响第72-79页
第三章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体制第79-156页
 第一节 "以人类书"的著录体例第79-114页
  一、传统目录的体制特点第79-81页
  二、《录鬼簿》"以人类书"的著录体例第81-91页
  三、"以人类书"的著录体例对后世戏曲目录的影响第91-104页
  四、"以人类书"的著录体例体现的戏曲观念第104-114页
 第二节 以品著录的体例第114-142页
  一、吕天成《曲品》第114-124页
  二、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剧品》第124-130页
  三、"以品著录"的体例体现的戏曲思想第130-142页
 第三节 "以类分目"的体例第142-156页
  一、宋金戏曲目录第142-149页
  二、杂剧目录第149-150页
  三、南戏、传奇目录第150-152页
  四、戏曲总目第152页
  五、"以类分目"体例体现的戏曲观念第152-156页
第四章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语体第156-180页
 第一节 著录语言的朴实与准确第156-163页
  一、著录语言的朴实第156-161页
  二、著录语言的准确性第161-163页
 第二节 修辞手法的综合应用第163-174页
  一、对句第163-165页
  二、比喻第165-167页
  三、用典第167-172页
  四、化用第172-174页
 第三节 语句的选择第174-180页
  一、短句第174-175页
  二、疑问句第175-176页
  三、反问句第176-178页
  四、感叹句第178-180页
第五章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风格第180-203页
 第一节 戏曲目录体批评风格之因第180-187页
  一、戏曲批评家的批评个性第181-184页
  二、戏曲目录的体制特点第184-186页
  三、彰显的戏曲批评功能第186-187页
 第二节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谨严第187-193页
  一、目录的文献性特证第187-188页
  二、戏曲目录体批评的文献性特点第188-193页
 第三节 戏曲目录体批评的简约第193-203页
  一、作家之传体现出简约第194-197页
  二、戏曲之评体现出简约第197-201页
  三、作家之传与作品之评相结合体现的简约第201-203页
结语第203-208页
附录第208-331页
参考文献第331-343页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的教科研项目和发表的文章第343-345页
后记第345-347页

论文共3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文学序跋研究
下一篇:论《儒林外史》的现代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