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胶—黄原胶为壁材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微囊的概述 | 第11-13页 |
| ·微囊的概念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微囊化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 ·复凝聚法概述 | 第13-14页 |
| ·明胶和黄原胶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明胶复凝聚微囊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黄原胶复凝聚微囊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模型药物川芎油简介 | 第18-19页 |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9-21页 |
| 第2章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1-3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 ·仪器 | 第21页 |
| ·试剂 | 第21-22页 |
| ·川芎油含量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23页 |
| ·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2-23页 |
| ·色谱条件 | 第23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23-29页 |
| ·川芎油溶液稳定性考察 | 第24页 |
|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24-25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25-26页 |
| ·重复性实验 | 第26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26-27页 |
| ·川芎油稳定性考察 | 第27-29页 |
| ·释放度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 ·明胶-黄原胶微囊中川芎油提取方法实验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3章 明胶与黄原胶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工艺研究 | 第33-7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试剂 | 第33-34页 |
| ·明胶与黄原胶的复凝聚研究 | 第34-39页 |
| ·明胶与黄原胶最佳复凝聚比例的确定 | 第34-36页 |
| ·明胶与黄原胶复凝物的制备及验证 | 第36-39页 |
| ·明胶-黄原胶复凝聚微囊的制备 | 第39-41页 |
| ·单因素考察 | 第41-57页 |
| ·壁材浓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41-43页 |
| ·复凝聚 pH 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固化剂浓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固化温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 ·固化剂用量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固化时间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51-53页 |
| ·不同 bloom 值的明胶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53-55页 |
| ·载药量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工艺优化 | 第57-70页 |
| ·优化设计 | 第57-59页 |
| ·结果分析 | 第59-70页 |
| ·复凝聚法制备不同芯材的明胶-黄原胶微囊 | 第70-71页 |
| ·讨论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4章 明胶-黄原胶微囊的质量评价 | 第75-83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75-76页 |
| ·仪器 | 第75页 |
| ·试剂 | 第75-76页 |
| ·明胶-黄原胶微囊的表征 | 第76-79页 |
| ·光学图片分析 | 第76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76-77页 |
| ·粒径分析 | 第77-78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78-79页 |
| ·明胶-黄原胶微囊的稳定性考察 | 第79-80页 |
| ·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 第80-81页 |
| ·讨论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5章 明胶-黄原胶微囊大鼠体内评价 | 第83-96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83-84页 |
| ·仪器 | 第83页 |
| ·试剂 | 第83-84页 |
| ·川芎油体内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84-88页 |
| ·川芎油标准液与内标液的制备 | 第84页 |
| ·液相色谱条件 | 第84页 |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84-85页 |
| ·分离度和专属性 | 第85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85-86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86-88页 |
| ·明胶-黄原胶微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88-93页 |
| ·实验动物 | 第88页 |
| ·给药方案及样品采集 | 第88页 |
| ·样品血药浓度的测定 | 第88-89页 |
| ·实验结果 | 第89-90页 |
| ·结果处理 | 第90-93页 |
| ·讨论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结论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