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中世纪哲学论文--教父哲学论文

奥古斯丁“恶”的问题解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国内出版的关于奥古斯丁恶的思想的著作有第11-15页
第一章 奥古斯丁的时代背景与生存体验第15-27页
 第一节 奥古斯丁思想的社会背景第15-17页
  一、 奥古斯丁的社会环境第15页
  二、 奥古斯丁的家庭环境第15-17页
 第二节 奥古斯丁恶的观念的演变第17-21页
  一、 摩尼教善恶二元论阶段第17-18页
  二、 新柏拉图主义阶段第18-20页
  三、 恩典论阶段第20-21页
 第三节 奥古斯丁关于恶的生存体验第21-26页
  一、 堕落之体验第21-22页
  二、 挚爱之体验第22-24页
  三、 罪行之体验第24-25页
  四、 恩典之体验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恶的分类、产生与本质第27-42页
 第一节 恶的界定与分类第27-31页
  一、 恶的界定第27-28页
  二、 恶的分类第28-31页
 第二节 恶的产生第31-37页
  一、 原罪的界定第32-33页
  二、 原罪观的发展第33-34页
  三、 原罪的本质第34-36页
  四、 原罪的后果第36-37页
 第四节 恶的本质——自由意志第37-41页
  一、 对“自由”的理解第37-39页
  二、 恶的直接来源是贪欲第39-40页
  三、 上帝的预知与人的意志的自由决定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恶的消除第42-55页
 第一节 恶的消除——恩典第42-48页
  一、 恩典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第42-44页
  二、 “预定”的实现到“恩典”第44-45页
  三、 内在恩典和外在恩典第45-48页
 第二节 爱与信仰第48-51页
  一、 心灵之转向第48-50页
  二、 信、望、爱第50-51页
 第三节 对后世的影响第51-54页
  一、 奥古斯丁人生哲学的两面观第52-53页
  二、 对世俗哲学家的影响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原始儒家的王道思想--以孔孟荀为例
下一篇:情感现象学视域下的舍勒同情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