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 | 第15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二 国内外合作组织研究动态及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国内外合作组织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国外合作组织研究动态 | 第16-17页 |
·国内合作社研究动态 | 第17页 |
·动力机制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合作社的定义 | 第18页 |
·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含义 | 第18页 |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 | 第18-19页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页 |
·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三 国内外合作组织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20-26页 |
·国外典型合作组织案例 | 第20-21页 |
·欧洲专业合作社——以德国为例 | 第20页 |
·美国农场主协会 | 第20-21页 |
·日本农协 | 第21页 |
·国内典型牧区专业合作社举例 | 第21-24页 |
·能人带动型 | 第21-22页 |
·专业大户发起型 | 第22-23页 |
·政府扶持型 | 第23-24页 |
·群众自发兴办型 | 第24页 |
·国外的合作组织经验对我国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 第24-26页 |
四 牧区专业合作社动力系统实证分析 | 第26-38页 |
·从牧民角度分析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内在动力机制—牧民参与意愿分析 | 第26-32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26-27页 |
·数据来源和说明 | 第27-28页 |
·计量结果与影响指标解释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从专业合作社的角度分析其内在动力机制 | 第32-38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2页 |
·变量选取及取值说明 | 第32-34页 |
·计量结果与影响指标解释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五 政府对牧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38-40页 |
·政策作用于内在动力 | 第38-40页 |
·政策作用于外在动力 | 第40页 |
六 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动力机制阐述 | 第40-47页 |
·合作组织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 | 第40-41页 |
·牧区专业合作社动力机制含义 | 第41-42页 |
·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动力系统分析 | 第42-46页 |
·牧区专业合作社的内在动力因素 | 第42-45页 |
·外在动力因素 | 第45-46页 |
·内外动力要素关联机理 | 第46-47页 |
七 牧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动力 | 第47-48页 |
·增强合作社成员自身动力,拓展合作社人才 | 第47-48页 |
·完善合作社制度建设,增加合作社发展后劲 | 第48页 |
·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动力 | 第48-49页 |
·完善和落实政府公共政策 | 第48页 |
·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 第48-49页 |
·加强和完善立法、普法工作 | 第49页 |
八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