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噬藻体感染对铜绿微囊藻905周期蛋白的影响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蓝藻水华及其危害第12页
   ·藻类控制技术第12-14页
     ·细菌抑藻第13页
     ·真菌抑藻第13页
     ·放线菌抑藻第13-14页
     ·原生动物抑藻第14页
     ·噬藻体抑藻第14页
   ·噬藻体第14-17页
     ·噬藻体的特点及分类第14-15页
     ·噬藻体计数方法第15-16页
     ·噬藻体基因型多样性第16-17页
   ·噬藻体感染宿主细胞第17-19页
     ·宿主细胞免疫机制对病毒进入的抵抗第17-18页
     ·包膜及非包膜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第18-19页
   ·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9-21页
     ·共进化关系第19-20页
     ·水平基因转移第20-21页
     ·杀死优势种第21页
   ·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对环境的影响第21-23页
     ·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第22-23页
     ·对宿主代谢和生态种群动力学的影响第23页
   ·研究展望第23-24页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噬藻体浓缩方法研究第26-33页
   ·材料第26-27页
     ·主要试剂第26-27页
     ·主要试验材料和仪器第27页
   ·试验方法第27-30页
     ·噬藻体的培养第27-28页
     ·切向超滤系统浓缩第28页
     ·PEG6000浓缩第28页
     ·FeCl_3化学絮凝浓缩第28页
     ·噬藻体的噬菌斑试验第28-30页
   ·试验结果第30-31页
   ·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铜绿微囊藻905细胞裂解方法研究第33-39页
   ·材料第33-34页
     ·主要试剂第33页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3-34页
   ·方法第34-35页
     ·冻融法破碎藻细胞第34页
     ·超声波法破碎藻细胞第34页
     ·研磨法破碎藻细胞第34-35页
   ·结果第35-37页
     ·冻融法破碎藻细胞第35-36页
     ·超声波法破碎藻细胞第36-37页
     ·研磨法破碎藻细胞第37页
   ·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噬藻体感染对铜绿微囊藻905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第39-50页
   ·材料第39-43页
     ·主要试剂第39-42页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2-43页
   ·方法第43-46页
     ·噬藻体感染铜绿微囊藻试验第43页
     ·双层平板法噬藻体计数第43-44页
     ·蛋白提取第44页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第44-45页
     ·Western Blotting试验第45-46页
     ·分析第46页
   ·结果第46-49页
     ·噬藻体感染试验结果第46-47页
     ·标准曲线第47-48页
     ·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第48-49页
   ·讨论第49-50页
第五章 主要成果及展望第50-52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50页
   ·创新性第50页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65页
作者简介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N网络暂态性连接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GPS的载重汽车侧翻控制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