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土地流转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3 研究评述第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理论支持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文献研究法第13-14页
            (2)系统研究法第14页
            (3)访谈法第14-15页
第2章 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第15-20页
    2.1 土地流转的方式第15页
    2.2 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损种类第15-18页
        2.2.1 农民承包权受损第15-16页
        2.2.2 农民收益权受损第16-17页
        2.2.3 农民知情权受损第17页
        2.2.4 农民参与权受损第17-18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0页
        2.3.1 地租理论第18页
        2.3.2 土地产权理论第18-20页
第3章 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农民权益保障现状—以 J 市为例第20-28页
    3.1 J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第20-24页
        3.1.1 J市经济发展现状第20页
        3.1.2 J市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第20-23页
        3.1.3 J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情况第23-24页
    3.2 J市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保护现状第24-28页
        3.2.1 设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指导土地流转价格评估第24页
        3.2.2 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健全第24-25页
        3.2.3 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日益完善第25页
        3.2.4 给予生产经营大户给予补助奖励第25页
        3.2.5 农民征地补偿机制日趋完善第25-26页
        3.2.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26-28页
第4章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和原因第28-46页
    4.1 J 市 X 镇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调查第28-32页
        4.1.1 调查问卷设计第28页
        4.1.2 调查结果分析第28-32页
    4.2 J市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分析第32-36页
        4.2.1 风险保障金收取遇难题,土地补偿款难到位第32-33页
        4.2.2 土地流转定价机制不规范,流转租赁金低且难到位第33-34页
        4.2.3 受让方擅自变更耕地用途,流转市场不成熟第34-35页
        4.2.4 农民土地流转遭遇强制性,失地农民就业诉求难满足第35-36页
    4.3 J市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原因第36-46页
        4.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制度不完善第37-38页
        4.3.2 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模式不健全,征地补偿款低且难到位第38-39页
        4.3.3 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流转市场不规范第39-44页
        4.3.4 流转信息不对称第44-46页
第5章 J市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第46-55页
    5.1 对农民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健全优化第46-48页
        5.1.1 完善户籍制度第46-47页
        5.1.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47页
        5.1.3 建立土地巡查制度第47-48页
    5.2 完善流转风险保障模式,调节征地补偿机制第48-50页
        5.2.1 构建流转风险防范机制第48-49页
        5.2.2 调节征地补偿机制第49-50页
    5.3 健全土地流转的相关市场机制第50-52页
        5.3.1 健全土地价流转格机制第50-51页
        5.3.2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秩序第51-52页
    5.4 提高农民自身在土地流转中的维权能力第52-55页
        5.4.1 正确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第52-53页
        5.4.2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第53-5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6页
    6.1 结论第55页
    6.2 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差距测度
下一篇:员工工作成就感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