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南黄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与污染物胁迫下海水碳源/汇格局的变化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3页
 第一节 近海碳收支研究的主要进展第15-40页
  1 近海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分布特征第15-20页
  2 控制近海碳收支的关键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0-35页
  3 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式研究现状第35-40页
 第二节 本研究的选题意义和主要内容第40-43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43-58页
 第一节 外海调查及样品的分析测定方法第43-47页
  1 研究区域―南黄海的自然生态环境第43-46页
  2 调查时间与采样站位第46-47页
  3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定方法第47页
 第二节 生物固碳的研究方法第47-50页
 第三节 南黄海生态环境参数年际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第50-53页
 第四节 污染物物胁迫对海水碳源/汇影响格局变化模拟研究的方法第53-58页
第三章 南黄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及控制因素第58-101页
 第一节 前言第58-59页
 第二节 南黄海浮游植物固碳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的解析第59-77页
  1 南黄海的理化环境特征第59-69页
  2 南黄海浮游植物固碳的生物学因子第69-74页
  3 南黄海浮游植物固碳强度对碳源/汇格局变化的影响第74-77页
 第三节 南黄海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第77-96页
  1 南黄海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第77-88页
  2 南黄海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时间变化机制第88-96页
 第四节 渤、黄、东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第96-98页
 第五节 结论第98-101页
第四章 污染物胁迫对海水碳源/汇格局变化的模拟研究第101-121页
 第一节 前言第101-102页
 第二节 污染物对近海水体固碳体系的影响第102-106页
  1 重金属胁迫下模拟固碳体系的变化第103-104页
  2 有机氮、磷对模拟固碳体系的影响第104-105页
  3 化工类污染下水体固碳量的变化第105-106页
 第三节 污染物胁迫下海水pH 的变化第106-109页
 第四节 污染物胁迫下海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变化第109-117页
 第五节 污染物胁迫下海水碳源/汇格局的变化第117-119页
 第六节 结论第119-121页
第五章 结语第121-126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121-123页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第123-124页
 第三节 研究展望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附录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三氟氯乙烯氟碳涂料在紫铜表面的耐蚀阻垢性能
下一篇:甲壳质、壳聚糖生产废水中虾青素、蛋白质的回收及壳聚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