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供需现状及其适配性分析--以上海市N社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2页 |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流动人口生育状况研究 | 第11-13页 |
·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 第15-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社区 | 第16-17页 |
·外来务工人员 | 第17-18页 |
·计划生育服务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类型 | 第18页 |
·资料收集方法 | 第18-19页 |
·资料分析方法 | 第19页 |
·理论与分析框架 | 第19-22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分析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产生 | 第22-29页 |
·历史契机:计划生育工作的二次转变 | 第22-23页 |
·“单位人”到“社区人”: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次转变 | 第22-23页 |
·寓管理于服务:计生工作的二次转变 | 第23页 |
·现实意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 第23-24页 |
·未来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 第24-25页 |
·人口数量控制到人口质量提升的转变 | 第24-25页 |
·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 第25页 |
·样本简介 | 第25-29页 |
第3章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状况 | 第29-39页 |
·服务的知晓与获得情况 | 第29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情况 | 第29-34页 |
·总体需求情况 | 第29-31页 |
·人群分类别需求情况分析 | 第31-34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特征 | 第34-39页 |
·需求的总体特征 | 第34-37页 |
·需求的分人群特征 | 第37-39页 |
第4章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供给 | 第39-46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 | 第39-40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供给能力 | 第40-42页 |
·人力配置与资金来源 | 第40-41页 |
·服务机构设置情况 | 第41页 |
·合作组织参与状况 | 第41-42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供给情况 | 第42-46页 |
·计划生育服务供给的社区角色 | 第42-43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供给频次 | 第43-44页 |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供给前提 | 第44-46页 |
第5章 外来务工人员计划生育服务的供需适配性分析 | 第46-58页 |
·服务内容的相关性:需求与供给的差异 | 第46-48页 |
·高需求与低供给的回应 | 第46-47页 |
·健康意愿下的需求与管理目标下的供给 | 第47-48页 |
·服务方式的相适性:递送与获得的困境 | 第48-52页 |
·现代化与传统:宣传方式的错位 | 第48-50页 |
·静态与动态:服务模式的不相适 | 第50-51页 |
·自上而下:递送机制的单向性 | 第51-52页 |
·服务的弱可达性:需求与获得的障碍 | 第52-58页 |
·时效与区域:计划生育服务的覆盖面 | 第52-53页 |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排斥与服务获取 | 第53-55页 |
·外来务工人员的生育意愿差异与服务获得 | 第55-58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8-62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计生服务的结构性特征促发的供需矛盾 | 第58-59页 |
·计生服务的非结构性特征催化的供需矛盾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