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技术在脉动火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流场测量方法 | 第12-13页 |
| ·PIV测速技术 | 第13-16页 |
| ·PIV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 ·PIV测速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 ·燃烧研究中PIV技术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 ·脉动燃烧技术 | 第18-19页 |
| ·脉动燃烧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脉动燃烧流场PIV测量的意义 | 第18-19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 第2章 脉动火焰流场中示踪粒子的选取 | 第22-34页 |
| ·跟随性分析 | 第22-30页 |
| ·BBO方程 | 第22-23页 |
| ·脉动火焰流场中颗粒运动受力分析 | 第23-26页 |
| ·示踪粒子跟随性的数学模型 | 第26-30页 |
| ·散射性分析 | 第30-32页 |
| ·粒子的选定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测试系统与粒子发生器 | 第34-48页 |
| ·脉动燃烧试验台 | 第34-39页 |
| ·Rijke型热声振荡装置 | 第35-36页 |
| ·视窗设计 | 第36页 |
| ·燃料输送系统 | 第36-37页 |
| ·压力测试系统 | 第37-39页 |
| ·示踪粒子发生装置 | 第39-43页 |
| ·由气体带入示踪粒子 | 第40-41页 |
| ·流场内充满示踪粒子 | 第41页 |
| ·示踪粒子发生器的设计及预备实验 | 第41-43页 |
| ·粒子图像测速试验台 | 第43-47页 |
| ·激光照明系统 | 第43-45页 |
| ·图像记录系统 | 第45-46页 |
| ·图像采集及数据处理软件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脉动火焰流场PIV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 第48-64页 |
| ·实验准备工作 | 第48-50页 |
| ·脉动燃烧试验台的调试 | 第48页 |
| ·PIV系统的调试 | 第48-49页 |
| ·双曝光时间间隔的确定 | 第49-50页 |
| ·PIV实验过程 | 第50-53页 |
| ·脉动流场粒子图像的处理 | 第53-58页 |
| ·PIV图像处理原理 | 第53-54页 |
|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 第54-57页 |
| ·流场矢量数的计算 | 第57-58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5章 实验数据的验证与大涡模拟 | 第64-68页 |
| ·矢量数据的验证 | 第64-65页 |
| ·误差分析 | 第65页 |
| ·脉动火焰大涡模拟 | 第65-66页 |
| ·大涡模拟计算 | 第65-66页 |
| ·脉动火焰的大涡模拟结果 | 第66页 |
| ·脉动火焰PIV实验所得流线图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