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异步电机变流控制关键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电动汽车发展背景 | 第15页 |
·电动汽车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电动汽车的优势 | 第15-16页 |
·电动汽车分类 | 第16页 |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优势 | 第16页 |
·电动汽车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6-18页 |
·电动汽车发展历史 | 第16-17页 |
·世界各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7页 |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组成及性能要求 | 第18-21页 |
·电动汽车整体布局及关键技术 | 第18页 |
·电驱动系统的组成 | 第18-20页 |
·电动汽车对电驱动系统的性能要求 | 第20-21页 |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关键控制技术 | 第21-23页 |
·高速弱磁技术 | 第21-22页 |
·参数辨识技术 | 第22页 |
·无速度传感器技术 | 第22页 |
·效率优化技术 | 第22-23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基本驱动技术研究 | 第25-43页 |
·异步电机数学建模 | 第25-31页 |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坐标变换理论 | 第27-31页 |
·矢量控制原理 | 第31-33页 |
·矢量控制基本思路 | 第31页 |
·转子磁场定向下异步电机模型分析 | 第31-33页 |
·间接磁场定向及 RFO 系统结构 | 第33-35页 |
·仿真分析 | 第35-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高速弱磁技术研究 | 第43-60页 |
·异步电机稳态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电压和电流限制条件 | 第44-45页 |
·电机运行区域的划分 | 第45-50页 |
·恒转矩区 | 第46页 |
·恒功率区(弱磁区) | 第46-47页 |
·降功率区(弱磁 区) | 第47-48页 |
·漏感因子的影响 | 第48-49页 |
·转差频率的变化 | 第49-50页 |
·常见弱磁控制策略 | 第50-54页 |
·传统控制策略 | 第50页 |
·基于电机模型的弱磁策略 | 第50-51页 |
·基于电压闭环的弱磁策略 | 第51-54页 |
·仿真分析 | 第54-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参数辨识技术研究 | 第60-71页 |
·参数偏差对磁场定向的影响 | 第60-62页 |
·离线参数辨识方法 | 第62-65页 |
·定子电阻辨识方法—直流试验 | 第62页 |
·转子电阻和定转子漏感辨识方法—单相实验 | 第62-64页 |
·定转子互感辨识方法—V/F 试验 | 第64-65页 |
·互感在线辨识 | 第65-66页 |
·互感偏差的影响 | 第65-66页 |
·互感在线辨识方法 | 第66页 |
·仿真分析 | 第66-69页 |
·离线参数辨识 | 第66-68页 |
·互感在线辨识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研究 | 第71-89页 |
·电动汽车实验平台概述 | 第71-73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73-75页 |
·主电路设计 | 第73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73页 |
·采样电路设计 | 第73-75页 |
·测速电路设计 | 第75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75-80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75-76页 |
·PWM 中断程序设计 | 第76-77页 |
·离线参数辨识程序设计 | 第77-79页 |
·高速弱磁控制程序设计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 | 第80-88页 |
·离线参数辨识实验结果 | 第80-81页 |
·电动汽车基本驱动技术实验结果 | 第81-86页 |
·高速弱磁实验结果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总结 | 第89页 |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