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逢《四书》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8-11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章结构 | 第11-14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文章结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清初《四书》学和孙奇逢其人 | 第14-18页 |
一、清初《四书》学 | 第14-15页 |
二、其人其作 | 第15-18页 |
(一) 孙奇逢其人 | 第15-16页 |
(二) 《四书近指》和《晚年批定四书近指》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论语》 | 第18-26页 |
一、为事之道 | 第18-19页 |
(一) 依德行政 | 第18-19页 |
(二) 以礼节和 | 第19页 |
二、为人之理 | 第19-23页 |
(一) 人应为仁 | 第19-21页 |
(二) 理想人格 | 第21-23页 |
三、为学之方 | 第23-26页 |
(一) 学习为何 | 第23-24页 |
(二) 学习如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孟子》 | 第26-34页 |
一、行政之策 | 第26-29页 |
(一) 仁义兴道 | 第26-27页 |
(二) 以民为本 | 第27-28页 |
(三) 王道本心 | 第28-29页 |
二、尽性之本 | 第29-34页 |
(一) 性之本善 | 第29-30页 |
(二) 志于大道 | 第30-31页 |
(三) 用心尽性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大学》、《中庸》 | 第34-38页 |
一、《大学》 | 第34-35页 |
二、《中庸》 | 第35-38页 |
(一) 以道安性 | 第35页 |
(二) 君子中庸 | 第35页 |
(三) 诚则思诚 | 第35-38页 |
第五章 比较中总结 | 第38-42页 |
一、与朱子相比较 | 第38-40页 |
(一) 理论预设 | 第38-39页 |
(二) 注解方法 | 第39-40页 |
(三) 思想指向 | 第40页 |
二、总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