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中美电视科教节目概述 | 第14-2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科普与科教 | 第14-15页 |
·科教电视节目 | 第15页 |
·中美优秀科教栏目与研究个案选取 | 第15-20页 |
·中美科教电视发展概述 | 第15-17页 |
·央视科教频道与《走近科学》栏目 | 第17-18页 |
·美国探索频道与《探索聚焦》栏目 | 第18-20页 |
第3章 科教性:内容的形而上与实践性 | 第20-34页 |
·题材处理之比较:倚重猎奇性与巩固类型化 | 第20-25页 |
·《走近科学》题材的猎奇与探秘 | 第21-22页 |
·《探索聚焦》题材的纪实性 | 第22-23页 |
·题材的社会需求和受众需求 | 第23-25页 |
·主题定位之比较:知识宣教与知识反思 | 第25-29页 |
·《走近科学》中的知识宣教 | 第25-27页 |
·《探索聚焦》中的知识反思 | 第27-28页 |
·节目主题的时代性 | 第28-29页 |
·内容表现之比较:知识灌输与科学探索 | 第29-34页 |
·两档节目的内容概述与核心思想 | 第29-31页 |
·典型个案对比:《2012世界末日:科学?荒谬?》与《2012玛雅末日预言》 | 第31-34页 |
第4章 艺术性:形式的封闭与开放 | 第34-48页 |
·叙述视点的比较:固定主体与流动他者 | 第34-39页 |
·电视节目的叙述视点 | 第34-35页 |
·单一视点与流动转换视点 | 第35-37页 |
·典型个案对比:《与鳄鱼同行》与《旱地上的鳄鱼》 | 第37-39页 |
·叙述技巧的比较:偏激与全面 | 第39-43页 |
·电视节目的叙述技巧 | 第39页 |
·悬念惊悚与冲突矛盾 | 第39-41页 |
·典型个案对比:《夜空幽浮》与《外星人来袭》 | 第41-43页 |
·叙述结构的比较:传统与新颖 | 第43-48页 |
·电视节目的叙述结构 | 第43-44页 |
·线性结构与对照结构 | 第44-46页 |
·典型个案对比:《揭秘“脑力超人”》与《我的孩子是天才》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内容的科教性与形式的艺术性之合理融合 | 第48-54页 |
·纪实性题材融合时代性主题 | 第48-50页 |
·科学知识融合科学精神 | 第50-51页 |
·多元叙事结构融合多种手法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生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