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尾巨桉苗期指数施肥及其生理效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41页
   ·引言第15-18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5页
     ·国内外林木苗木施肥技术研究现状第18-25页
     ·施肥对桉树的影响第25-28页
     ·国内外指数施肥研究现状第28-35页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第35-37页
     ·研究目标第35-3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6-37页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第37-39页
     ·试验地概况第37页
     ·试验材料第37-38页
     ·试验用到的化学试剂第38页
     ·试验用到的工具和仪器第38-39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性第39-41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9-40页
     ·创新性第40-41页
第二章 不同浓度氮素指数施肥方法下尾巨桉幼苗需肥规律第41-53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试验材料第42页
     ·施肥方法第42页
     ·施氮量的确定第42-43页
     ·试验测定的指标和方法第43-44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4页
   ·结果和分析第44-51页
     ·不同指数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性状的影响第44-46页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 值的影响第46-47页
     ·不同指数施肥浓度对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苗木养分含量差异性影响第48页
     ·适宜施氮量的确定第48-49页
     ·相关性分析第49-51页
   ·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轻基质幼苗生长和营养生理的影响第53-70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试验材料第54页
     ·施肥方法第54-55页
     ·指标测定第55页
     ·数据处理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68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轻基质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第55-58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幼苗叶片形态大小的影响第58-59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幼苗根系的影响第59-60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不同处理对尾巨桉轻基质幼苗根茎叶养分含量的影响第61-63页
     ·主成分分析第63-68页
   ·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氮素施肥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第70-86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3页
     ·试验材料第70-71页
     ·研究方法第71-73页
     ·数据处理第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83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苗木生长的影响第73-76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第76-78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苗木不同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 值的影响第78-80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苗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第80-83页
   ·小结第83-86页
第五章 不同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第86-99页
   ·材料与方法第87-88页
     ·试验材料第87页
     ·施肥方法第87页
     ·施肥量的确定第87页
     ·指标测定第87页
     ·数据处理第87-88页
   ·结果与分析第88-97页
     ·不同处理对尾巨桉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第88-89页
     ·根系形态相关性分析第89-90页
     ·尾巨桉苗期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模型拟合第90-93页
     ·尾巨桉苗期根系比根长与苗高、地径的模型拟合第93-97页
   ·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99-104页
   ·结论第99-102页
     ·不同氮素指数施肥浓度下尾巨桉苗期需肥规律第99页
     ·不同氮素施肥处理对尾巨桉轻基质幼苗生长和营养生理的影响第99-100页
     ·氮素施肥对尾巨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00-101页
     ·不同施肥方法对尾巨桉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第101-102页
   ·讨论第102-103页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5页
附录第115-120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120-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BIBAC文库建立胡杨转化基因组学平台及鉴定胡杨耐盐基因(簇)的研究
下一篇:滇楸优树及其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