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及路线 | 第10-13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0-12页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比较分析 | 第20页 |
·调查问卷 | 第20页 |
·实际调查 | 第20页 |
·专家访谈 | 第20-21页 |
第2章 家具行业发展及人才概况 | 第21-29页 |
·中国家具行业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近十二年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 | 第21-22页 |
·家具行业成为就业支柱产业 | 第22-23页 |
·国内家具人才概况 | 第23-28页 |
·家具人才需求 | 第23-25页 |
·家具从业人员结构与整体素质 | 第25-26页 |
·家具专业人才培养 | 第26-27页 |
·员工职业能力提升 | 第27-28页 |
·实行培训与鉴定的意义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家具企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实例 | 第29-42页 |
·家具企业培训实例 | 第29-32页 |
·广东中泰龙办公家具公司的培训现状 | 第29-31页 |
·中山四海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培训现状 | 第31页 |
·红星美凯龙集团的培训现状 | 第31-32页 |
·四川省家具行业商会的培训现状 | 第32页 |
·家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开展情况 | 第32-40页 |
·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 第32-33页 |
·职业分类 | 第33-36页 |
·职业标准 | 第36-37页 |
·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 | 第37页 |
·中国家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 第37-38页 |
·职业技能鉴定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问卷调研数据分析 | 第42-67页 |
·问卷调研 | 第42-46页 |
·调研对象与内容 | 第42页 |
·问卷设计 | 第42-43页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43页 |
·样本基本信息分析 | 第43-46页 |
·职业培训现状的数据分析 | 第46-60页 |
·企业开展培训的数据分析 | 第46-48页 |
·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数据分析 | 第48-51页 |
·从业人员参加培训与考核的具体情况数据分析 | 第51-57页 |
·培训考核与实际工作的关系 | 第57-58页 |
·培训机构水平分析 | 第58-59页 |
·家具行业职业培训教材的现状分析 | 第59-60页 |
·职业技能鉴定现状的数据分析 | 第60-65页 |
·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认可度分析 | 第60-61页 |
·从业人员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度分析 | 第61-64页 |
·制约“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性的因素的分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家具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运行机制的探析 | 第67-79页 |
·家具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现存的问题 | 第67-69页 |
·企业的培训与鉴定没有充分结合自身特点 | 第67页 |
·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教材等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 第67-68页 |
·企业与员工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认知与认可度低 | 第68页 |
·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工作还需加强 | 第68-69页 |
·培训与鉴定未建立良好的制度 | 第69页 |
·未做好培训与鉴定的评估与后续跟踪工作 | 第69页 |
·构建家具从业人员培训与鉴定的良性机制 | 第69-75页 |
·构建家具从业人员培训与鉴定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 第70-71页 |
·家具从业人员培训与鉴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 | 第71-73页 |
·家具从业人员培训与鉴定工作流程 | 第73-74页 |
·家具从业人员培训与鉴定的工作原则 | 第74-75页 |
·构建家具从业人员培训与鉴定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75-78页 |
·建立家具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 | 第75页 |
·完善培训与鉴定的相关制度 | 第75页 |
·开展培训与鉴定的示范性工作 | 第75-76页 |
·探索培训与鉴定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 第76页 |
·进一步明确各参与者的职能 | 第76-78页 |
·形成“培训带动鉴定”向“培训与鉴定相分离”的发展方向 | 第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