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寻衅滋事罪概述 | 第8-15页 |
第一节 寻衅滋事罪的概念 | 第8-11页 |
第二节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 第11-15页 |
一、 犯罪客体 | 第11-13页 |
二、 客观方面 | 第13页 |
三、 犯罪主体 | 第13页 |
四、 犯罪主观方面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寻衅滋事罪的认定 | 第15-30页 |
第一节 寻衅滋事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15-23页 |
一、 行为类型的罪与非罪 | 第15-19页 |
二、 情节程度的罪与非罪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寻衅滋事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 第23-30页 |
一、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 | 第23-25页 |
二、 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 | 第25-26页 |
三、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 | 第26-27页 |
四、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 | 第27-28页 |
五、 寻衅滋事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及侮辱罪 | 第28-29页 |
六、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寻衅滋事罪的问题与完善 | 第30-38页 |
第一节 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沿革 | 第30-34页 |
一、 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渊源 | 第30-33页 |
二、 寻衅滋事罪的立法现状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寻衅滋事罪的问题 | 第34-35页 |
一、 立法方面 | 第34-35页 |
二、 司法方面 | 第35页 |
第三节 寻衅滋事罪的完善 | 第35-38页 |
一、 对客观方面进行修改,并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解决罪状简单、难以操作的问题 | 第35-36页 |
二、 对犯罪主体进行限缩 | 第36页 |
三、 增加定罪处罚的注意性规定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