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的可能立新点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国内外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国内外关于科技投入产出及投入产出效率相关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人力以及人才资本理论 | 第26-28页 |
·适配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 第28-30页 |
·资本效率理论 | 第30-31页 |
3 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现状 | 第31-43页 |
·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整体基本现状 | 第31-34页 |
·企业规模现状 | 第31-32页 |
·科技机构设置 | 第32-34页 |
·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投入现状 | 第34-38页 |
·科技人才数量与质量投入 | 第34-36页 |
·科技人才的科技经费投入 | 第36-38页 |
·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产出现状 | 第38-40页 |
·科技人才直接成果 | 第38-39页 |
·科技人才转化成果 | 第39-40页 |
·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问题分析 | 第40-43页 |
·新产品开发科技人才投入不足 | 第40-41页 |
·R&D经费投入强度低 | 第41页 |
·科技人才产出转化成果低 | 第41-43页 |
4 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选定 | 第43-55页 |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科技人才投入力度 | 第43页 |
·科技人才产出高低 | 第43-44页 |
·科技人才的环境因素 | 第44页 |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9页 |
·指标选取原则 | 第44-45页 |
·指标体系建立 | 第45-49页 |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选定 | 第49-55页 |
·DEA模型选定原因 | 第49页 |
·DEA基本模型原理 | 第49-51页 |
·DEA结果基本解释 | 第51-55页 |
5 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问题分析 | 第55-61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55页 |
·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 第55-58页 |
·评价模型应用 | 第55-57页 |
·模型结果解释 | 第57-58页 |
·评价结果低效率原因分析 | 第58-61页 |
·经费投入冗余 | 第59页 |
·产出成果不理想 | 第59页 |
·R&D人员投入力度低 | 第59-61页 |
6 提高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61-69页 |
·科技人才自身 | 第61-63页 |
·不断提高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 | 第61-62页 |
·自身修养与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 第62页 |
·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观念 | 第62-63页 |
·企业方面 | 第63-65页 |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第63-64页 |
·设立专门的激励机制 | 第64页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64页 |
·提供相应的“硬”支持 | 第64-65页 |
·高校与科研机构 | 第65-66页 |
·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 第65-66页 |
·科技成果及时向大中型工业企业输送 | 第66页 |
·设置专门“外交官”职位 | 第66页 |
·政府层面 | 第66-69页 |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激励政策 | 第67页 |
·加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 | 第67-6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