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移动机会社会网络协作转发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本文主要创新第15-16页
   ·论文结构和安排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与研究工作第17-35页
   ·移动机会社会网络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第17-19页
     ·社会网络基础知识第17页
     ·移动机会社会网络的概念第17-19页
   ·路由机制研究第19-25页
     ·基于洪泛的路由第20-21页
     ·基于上下文的路由机制第21-23页
     ·基于社区的路由机制第23页
     ·基于编码的路由机制第23-25页
   ·移动模型概述第25-28页
     ·经典的移动模型第26页
     ·基于社区的移动模型第26-27页
     ·真实数据统计的移动模型第27页
     ·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模型第27-28页
   ·节点自私行为研究第28-30页
     ·自私行为原因第28-29页
     ·自私行为分类第29-30页
   ·节点的协作方案第30-34页
     ·基于检测的机制第30-32页
     ·基于虚拟货币的激励机制第32-33页
     ·基于博弈论的激励机制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基于动态社会关系的机会路由研究第35-45页
   ·基本假设第35-37页
     ·节点社会关系第36-37页
   ·节点转发意愿第37-39页
     ·基于物理社会关系的节点转发意愿第37-38页
     ·基于转发意愿的数据包优先管理第38-39页
   ·基于接触概率的动态社会关系计算第39-40页
   ·SRR算法第40-41页
   ·转发策略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四章 基于博弈论的节点协作转发机制第45-57页
   ·基础知识介绍第45-50页
     ·博弈论的概念第45页
     ·博弈论分类第45-46页
     ·策略型博弈第46-47页
     ·展开性博弈第47-48页
     ·纳什均衡第48页
     ·囚徒困境第48-50页
   ·具有社会关系节点协作转发博弈第50-51页
   ·协作激励机制第51-54页
   ·节点协作转发算法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实验仿真及分析第57-69页
   ·ONE简介及实验平台搭建第57-61页
     ·ONE简介第57-59页
     ·实验平台搭建第59-60页
     ·仿真场景和参数第60-61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61-66页
     ·节点的平均社会关系数量对SRR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转发意愿对SRR性能影响第63-64页
     ·综合考虑转发意愿与接触机会对SRR性能的影响第64-66页
   ·节点的协作转发机制的性能评估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本文总结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信号相关法对光纤传输特性的检测
下一篇:基于WSN的矿井环境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