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立法的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社会立法的基本理论 | 第17-30页 |
第一节 社会立法的历史渊源 | 第17-24页 |
一、 社会立法的起源——英国 | 第17-20页 |
二、 社会立法的发展——德国 | 第20-22页 |
三、 社会立法的繁荣——美国 | 第22-24页 |
第二节 社会立法的定义比较 | 第24-27页 |
一、 域外国家语境定义 | 第24-25页 |
二、 中国语境下的定义 | 第25-27页 |
三、 概念比较分析 | 第27页 |
第三节 社会立法的内容本质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我国社会立法的发展及问题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我国社会立法的发展历史 | 第30-34页 |
一、 古代中国社会立法事实 | 第30-31页 |
二、 近代中国社会立法经验 | 第31-32页 |
三、 现代中国社会立法发展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我国社会立法的现状与问题 | 第34-37页 |
一、 滞后被动性的立法 | 第35-36页 |
二、 位阶低层次的法律 | 第36页 |
三、 残缺非完整的体系 | 第36页 |
四、 法律实施的薄弱性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我国社会立法不足的问题分析 | 第37-40页 |
一、 社会立法的价值取向偏离 | 第37页 |
二、 社会立法的客观条件制约 | 第37-39页 |
三、 社会立法的理念技术陈旧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我国社会立法的完善 | 第40-54页 |
第一节 社会立法研究的理论完善 | 第40-41页 |
一、 社会立法法理基础的夯实 | 第40页 |
二、 社会立法法律体系的建构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社会立法制度的完善 | 第41-53页 |
一、 加强社会立法工作 | 第41-45页 |
二、 社会保障立法体系 | 第45-50页 |
三、 劳动保护立法体系 | 第50-53页 |
第三节 我国社会立法的发展前瞻及建议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