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三江两岸”滨水绿道构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浙江省绿道建设 | 第9-10页 |
·杭州“三江两岸”滨水绿道建设的契机 | 第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2 滨水型绿道理论框架 | 第14-41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6页 |
·滨水 | 第14页 |
·滨水区 | 第14页 |
·绿道 | 第14-16页 |
·滨水型绿道概念内涵 | 第16-21页 |
·思想起源 | 第16-17页 |
·基本概念 | 第17页 |
·基本类型 | 第17-19页 |
·基本特征 | 第19页 |
·基本功能 | 第19-21页 |
·滨水型绿道结构与构成要素 | 第21-24页 |
·滨水型绿道结构 | 第21-23页 |
·滨水型绿道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4-25页 |
·河流廊道理论 | 第25-26页 |
·遗产廊道理论 | 第26-27页 |
·旅游及旅游美学理论 | 第27-28页 |
·滨水型绿道构建方法 | 第28-40页 |
·构建思路 | 第28页 |
·空间格局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空间范围的划定 | 第29-30页 |
·关键节点与要素的分析 | 第30页 |
·滨水绿道选线 | 第30-31页 |
·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 | 第3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滨水型绿道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41-56页 |
·国外研究动态与实践 | 第41-49页 |
·研究动态 | 第41-43页 |
·实例研究 | 第43-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国内研究动态与实践 | 第49-55页 |
·研究动态 | 第49-50页 |
·实例研究 | 第50-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杭州市“三江两岸”滨水绿道现状研究 | 第56-70页 |
·背景分析 | 第56-57页 |
·浙江省绿道网建设推进 | 第56-57页 |
·杭州旅游西进战略 | 第57页 |
·“三江两岸”区域概况 | 第57-59页 |
·自然条件 | 第57-59页 |
·历史人文 | 第59页 |
·“三江两岸”沿江现状调查分析 | 第59-68页 |
·沿江用地现状分析 | 第60页 |
·沿江资源现状分析 | 第60-64页 |
·沿线关键节点分析 | 第64-68页 |
·“三江两岸”沿线存在的问题 | 第68页 |
·与城镇发展矛盾凸显 | 第68页 |
·环境污染逐渐威胁自然风景资源 | 第68页 |
·沿线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 第68页 |
·“三江两岸”滨水绿道建设的意义 | 第68-70页 |
·利用和保护沿线资源 | 第68-69页 |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 第69-70页 |
5 杭州市“三江两岸”滨水绿道构建 | 第70-83页 |
·构建目标与原则 | 第70页 |
·构建目标 | 第70页 |
·构建原则 | 第70页 |
·资源评价与选线 | 第70-76页 |
·资源评价 | 第70-74页 |
·选线的功能考量 | 第74-76页 |
·绿道空间格局构建 | 第76-77页 |
·构建要素规划设计策略 | 第77-83页 |
·绿廊系统 | 第77-80页 |
·游径系统 | 第80-81页 |
·游憩系统 | 第81页 |
·历史人文保护 | 第81页 |
·绿道设施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3页 |
·研究局限与不足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图片索引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96页 |
个人简介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