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 ·创新点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金农与其梅花杂画册的风格界定 | 第13-20页 |
| ·金农生平与性格特质 | 第13-17页 |
| ·金农生平概述 | 第13-14页 |
| ·金农性格特质分析 | 第14-17页 |
| ·重情义、敏感而天真的性格 | 第15页 |
| ·清高、执拗、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性格 | 第15-16页 |
| ·内心充满矛盾的落魄文人性格 | 第16-17页 |
| ·金农梅花杂画册及其风格界定 | 第17-20页 |
| ·金农梅花杂画册研究范围界定 | 第17页 |
| ·金农梅花杂画册风格研究界定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金农梅花杂画册艺术风格个性分析 | 第20-38页 |
| ·多元素为一体的平面化与趣味性构图创新 | 第20-31页 |
| ·几何分割构图的创新——以三角形分割构图为例 | 第20-22页 |
| ·“满密式装饰性”构图的创新 | 第22-27页 |
| ·画面空间安排紧密,成“白少黑多”之势 | 第23-25页 |
| ·削弱“远中近”层次、视点分散,舍弃画面视觉重心,造成平面效果 | 第25-27页 |
| ·“诗境画意”合一的梅花点景构图之应用 | 第27-28页 |
| ·“不可无题”之构图布局 | 第28-31页 |
| ·因形随势,増强气势 | 第29页 |
| ·化虚为实,平衡画面 | 第29-30页 |
| ·拦边封角,以求聚气 | 第30-31页 |
| ·平面化造型 | 第31-38页 |
| ·笔法平面化应用 | 第32-35页 |
| ·中国写意画笔法的“以书入画” | 第32页 |
| ·以“漆书”用笔入画,线条破圆为方 | 第32-34页 |
| ·线条的“群化”性应用 | 第34-35页 |
| ·墨法平面化应用 | 第35-38页 |
| ·墨色的单一性运用 | 第35-36页 |
| ·线条相交处,墨色舍去“重叠”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金农梅花杂画册多方位的审美特征与个性分析 | 第38-48页 |
| ·出古入俗,雅俗共赏 | 第38-42页 |
| ·“高古”的审美韵味在金农绘画中的体现 | 第38-40页 |
| ·“高古”的美学含义 | 第38-39页 |
| ·金农绘画中的高古审美韵味 | 第39-40页 |
| ·金农梅花杂画册呈现“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 | 第40-42页 |
| ·雅俗共赏的时代要求 | 第40-41页 |
| ·从梅花杂画册看金农绘画艺术的雅俗共赏审美观 | 第41-42页 |
| ·平淡天真,性情再现 | 第42-44页 |
| ·“平淡天真”的美学内涵 | 第42-43页 |
| ·金农梅花杂画册平淡天真的审美体现 | 第43-44页 |
| ·脱俗入奇,崇尚新意——需要层次理论滋生的“新、奇”化审美追求 | 第44-48页 |
| ·大众审美需要动力下滋生的“追新竞奇”审美之时代特色 | 第44-45页 |
| ·金农自我实现需要与个性驱使下的绘画风格变迁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金农梅花杂画册风格个性对当下写意画创作发展方向的思考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