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一) 国内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 | 第8-11页 |
(二) 国外学者对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2-15页 |
(一) 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5-20页 |
一、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建立的背景 | 第15-16页 |
(一) 巡视制度建立的初衷 | 第15-16页 |
(二) 巡视制度建立的必然 | 第16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一) 巡视工作的主体 | 第16页 |
(二) 巡视监督的职责 | 第16-17页 |
(三) 巡视干部队伍建设 | 第17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特征 | 第17-20页 |
(一) 巡视制度是一种强势监督 | 第17-18页 |
(二) 巡视制度是一种协调机制 | 第18页 |
(三) 巡视制度是一种沟通制度 | 第18-19页 |
(四) 巡视制度的其他特征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对巡视官员廉洁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20-27页 |
一、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的要义 | 第20-24页 |
(一)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及其理论基础概述 | 第20-22页 |
(二)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22-23页 |
(三)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对于腐败的解释和分类 | 第23页 |
(四)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三大基本对策的区别 | 第23-24页 |
二、 制度预防腐败理论的角度对巡视制度的启示 | 第24-27页 |
(一) 只注重思想教育而忽视利益保障 | 第24-25页 |
(二) 事后惩治力度大而事前预防制度缺失 | 第25-26页 |
(三) 政府高度重视而民众参与度不足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官员的廉洁保障的现况 | 第27-36页 |
一、 绝大多数巡视官员能做到廉洁巡视 | 第27-28页 |
二、 少部分巡视官员深陷腐败的泥潭 | 第28-29页 |
(一) 巡视官员腐败的含义 | 第28页 |
(二) 巡视官员腐败的形式 | 第28-29页 |
三、 巡视官员腐败的危害 | 第29-31页 |
(一) 背离党内巡视制度建立的初衷 | 第29-30页 |
(二) 增大了腐败治理的难度 | 第30-31页 |
四、 巡视官员腐败成因的博弈论解释 | 第31-36页 |
(一) 巡视组的腐败动机 | 第32-34页 |
(二) 地方政府的腐败动机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官员廉洁的保障制度 | 第36-46页 |
一、 汉代刺史及明代巡按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 | 第36-37页 |
(一) 独立的监察官制度 | 第36页 |
(二) 官卑权重的监察官机制 | 第36页 |
(三) 赏罚从重的约束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二、 外国行政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7-38页 |
(一) 监察专员严格筛选 | 第37-38页 |
(二) 监察经费来自议会拨给 | 第38页 |
(三) 独立的监察专员机制 | 第38页 |
三、 确保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官员廉洁的制度设计 | 第38-46页 |
(一) 强化对巡视官员的监督 | 第38-41页 |
(二) 阻断巡视官员与被巡视官员的利益勾联 | 第41-43页 |
(三) 消除巡视官员的腐败动机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