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4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8页
  一、选题背景第14-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8页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31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18-24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24-31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1-34页
  一、农民工第31-32页
  二、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第32-33页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33-34页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34-37页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第34页
  二、主要内容与逻辑框架第34-36页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第36-37页
 第五节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7-40页
  一、文章的创新第37-38页
  二、不足之处第38-40页
第二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基础第40-74页
 第一节 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第40-46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发展的理论第40-42页
  二、城市发展阶段论第42-43页
  三、非均衡发展理论第43-45页
  四、城乡一体化理论第45-46页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理论第46-65页
  一、宏观层次的二元结构理论第46-53页
  二、微观层次的人口迁移理论第53-56页
  三、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第56-59页
  四、效率公平原则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第59-65页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机理第65-74页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阶段背景与实现目标第65-68页
  二、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内容第68-70页
  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第70-74页
第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第74-110页
 第一节 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民工问题的产生第74-80页
  一、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工的形成第74-76页
  二、中国农民工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社会代价第76-80页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特征和意愿调查第80-92页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第80-82页
  二、调查对象农民工的基本状况第82-83页
  三、就业情况第83-84页
  四、收入和支出情况第84-86页
  五、外出农民工居住情况第86-87页
  六、公共服务及文化生活情况第87-88页
  七、农地情况及处置意愿第88-89页
  八、权益保障方面第89-90页
  九、城市融入和市民化意愿第90-92页
 第三节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和条件第92-96页
  一、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自身基础条件第92-93页
  二、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社会条件第93-95页
  三、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政治文化条件第95-96页
 第四节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进展及障碍因素第96-103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进展第96-99页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因素第99-103页
 第五节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未来发展趋势第103-110页
  一、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趋势变化第103-107页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前景分析第107-110页
第四章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分析第110-132页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界定第110-112页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第110-111页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收益第111-112页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第112-117页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成本分析第112-114页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人收益分析第114-117页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收益分析第117-119页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析第117-118页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收益分析第118-119页
 第四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收益率与城市规模的实证研究第119-124页
  一、概述第119-120页
  二、理论模型构建第120页
  三、实证分析第120-124页
 第五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预算与成本分担机制第124-132页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预算方案第124-128页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费用分担机制第128-132页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经验与启示第132-174页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第132-146页
  一、英国第132-138页
  二、美国第138-142页
  三、日本第142-146页
 第二节 亚洲新兴国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历程第146-156页
  一、韩国第147-151页
  二、台湾第151-155页
  三、城市化进程中韩国和台湾地区劳动力转移模式的评价第155-156页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历程第156-169页
  一、印度第156-162页
  二、巴西第162-169页
 第四节 国外农民市民化的成功经验与启示第169-174页
  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应当良性互动发展第170页
  二、土地政策和农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作用第170-171页
  三、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第171-172页
  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第172-173页
  五、破除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城市转移第173-174页
第六章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思路与制度性政策框架第174-210页
 第一节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总体思路第174-178页
  一、总体目标第174-175页
  二、基本思路第175-178页
 第二节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原则第178-181页
  一、差异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第178-179页
  二、整体推进与规模适度相结合的原则第179页
  三、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第179-180页
  四、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第180-181页
 第三节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化战略第181-186页
  一、城市化战略的历史沿革第181-182页
  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第182-185页
  三、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创新第185-186页
 第四节 新时期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安排第186-210页
  一、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第187-189页
  二、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与征用补偿制度第189-192页
  三、综合推进与户籍相关的体制改革第192-195页
  四、建立城乡统一、平等就业的制度第195-197页
  五、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第197-203页
  六、建立覆盖农民工的普惠公共服务制度第203-205页
  七、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供应政策体系第205-206页
  八、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农民工的政治民主参与第206-207页
  九、优化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环境第207-210页
参考文献第210-2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226-228页
后记第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下一篇: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