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天线抗远近效应的方向图综合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9-10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波束形成和方向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 第11-19页 |
·天线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11-13页 |
·辐射方向图 | 第11页 |
·方向系数 | 第11-12页 |
·效率 | 第12页 |
·增益 | 第12-13页 |
·波束形成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 第13-18页 |
·普通波束形成 | 第13-15页 |
·最优波束形成 | 第15-16页 |
·普通波束形成器和最优波束形成器的对比 | 第16-18页 |
·方向图综合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抗远近效应的方向图综合算法研究 | 第19-53页 |
·远近效应抑制的几种理论方法 | 第19-36页 |
·基于自适应理论的方向图综合方法 | 第20-28页 |
·基于优化理论的方向图综合方法 | 第28-32页 |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波束赋形方法 | 第32-36页 |
·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36-51页 |
·基本方向图综合算法仿真实例 | 第36-41页 |
·远近效应抑制的方向图综合算法仿真实例 | 第41-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抗远近效应的接收多波束技术 | 第53-65页 |
·智能天线远近效应抑制技术 | 第53-55页 |
·数字增益控制(AGC)技术 | 第53页 |
·波束形成增益控制技术 | 第53-55页 |
·抗远近效应总体方案 | 第55-64页 |
·总体实施方案 | 第56-57页 |
·实测数据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57-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科研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