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国内外新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第20-33页 |
·新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经典城市建设理论 | 第20-21页 |
·城市地理学理论 | 第21-23页 |
·城市社会学理论 | 第23-24页 |
·国内外新城发展历程分析 | 第24-30页 |
·发达国家新城发展历程——以英国为例 | 第24-27页 |
·发展中国家新城发展历程——以伊朗为例 | 第27-29页 |
·我国新城发展历程一以北京为例 | 第29-30页 |
·借鉴及启示 | 第30-33页 |
·完善制度保障 | 第31页 |
·拓宽融资渠道 | 第31页 |
·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 | 第31页 |
·注重新城的功能定位 | 第31-32页 |
·构建新型交通体系 | 第32-33页 |
3. 武汉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变化 | 第33-45页 |
·武汉城市发展历程 | 第33-38页 |
·军事城堡时期 | 第33-34页 |
·封建镇邑时期 | 第34-36页 |
·近代都会时期 | 第36-37页 |
·社会主义新型城市时期 | 第37-38页 |
·武汉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 第38-45页 |
·三镇分治时期 | 第39-40页 |
·三镇合一时期 | 第40-45页 |
4. 武汉市后湖组团空间变化研究 | 第45-66页 |
·后湖组团空间发展特征 | 第45-50页 |
·总体呈现由外围向中心拓展的倾向 | 第45-47页 |
·组团内部各种空间类型逐渐多元化 | 第47-48页 |
·同组团外市域联系有轴向网络化趋势 | 第48-50页 |
·后湖组团空间结构变化 | 第50-61页 |
·农业地域的迅速萎缩 | 第50-54页 |
·居住空间的轴向延伸及就业空间的点簇状扩展 | 第54-59页 |
·主干道间支路的密集化发展 | 第59-61页 |
·后湖组团空间功能变化 | 第61-66页 |
·空间功能发展目标导向的升级 | 第61-62页 |
·空间功能分区现象的明晰化 | 第62-63页 |
·空间功能受中央活动区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扰动 | 第63-66页 |
5. 武汉市后湖组团空间优化研究 | 第66-71页 |
·强调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 | 第66-67页 |
·限制居住用地拓展规模,兴建公共配套设施 | 第67-69页 |
·推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在重要交通节点培植产业集群 | 第69-71页 |
6. 结语 | 第71-72页 |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研究不足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