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SSR和AFLP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 缩略词 | 第1-11页 |
| 摘要 | 第1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荞麦简介 | 第14页 |
| ·遗传图谱简介 | 第14-20页 |
| ·亲本选配 | 第14-15页 |
| ·作图群体的类型 | 第15页 |
| ·群体的大小 | 第15-16页 |
| ·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16-18页 |
| ·构建遗传图谱软件 | 第18页 |
| ·偏分离现象 | 第18-19页 |
| ·遗传图谱的应用 | 第19-20页 |
| ·植物QTL定位简介 | 第20-22页 |
| ·QTL作图的原理 | 第20页 |
| ·QTL定位的方法 | 第20-21页 |
| ·QTL定位常用分析软件 | 第21-22页 |
| ·荞麦的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苦荞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5-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 ·SSR分析 | 第25页 |
| ·AFLP分析 | 第25-26页 |
|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第26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26页 |
| ·银染及显影 | 第26-27页 |
| ·数据记录 | 第27页 |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基因组DNA的检测结果 | 第27页 |
|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27-29页 |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9-31页 |
| ·偏分离分析 | 第31-32页 |
| ·讨论 | 第32-35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32页 |
| ·AFLP和SSR标记 | 第32-33页 |
| ·偏分离标记 | 第33页 |
| ·遗传连锁图谱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苦荞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35-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QTL定位的群体和遗传图谱 | 第35页 |
| ·农艺性状数据的测定 | 第35页 |
| ·数据整理和QTL分析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 ·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 | 第36-38页 |
| ·QTL分析 | 第38-41页 |
| ·讨论 | 第41-43页 |
| ·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 | 第41页 |
| ·QTL分布与性状表型间的关系 | 第41页 |
| ·QTL作用方式 | 第41-42页 |
| ·QTL精细定位、克隆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小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 ·苦荞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43页 |
| ·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43页 |
| ·展望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附录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