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热—结构耦合特性分析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对象 | 第11-13页 |
| 第2章 电主轴构造及特性 | 第13-19页 |
| ·电主轴系统 | 第13-16页 |
| ·电主轴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页 |
| ·电主轴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3-16页 |
| ·电主轴的支承方式 | 第16-18页 |
| ·电主轴的主要应用性能指标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3章 电主轴组件选配及建模 | 第19-35页 |
| ·电主轴组件选配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电主轴的受力分析 | 第20-28页 |
| ·角接触轴承单元选配 | 第22-25页 |
| ·圆柱滚子轴承单元选配 | 第25-26页 |
| ·钢制轴承与陶瓷滚子轴承的比较 | 第26-27页 |
| ·高速刀具系统的选配 | 第27-28页 |
| ·电主轴的制造装配工艺 | 第28-30页 |
| ·电主轴的辅助设计技术 | 第29页 |
| ·电主轴的制造技术 | 第29-30页 |
| ·高速主轴电机的制造技术 | 第30页 |
| ·电主轴的优化设计及分析 | 第30-32页 |
| ·电主轴的轴向优化设计分析 | 第30-31页 |
| ·电主轴的径向优化设计分析 | 第31-32页 |
| ·电主轴的机械设计图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4章 电主轴的温度场及热变形的计算 | 第35-71页 |
| ·电主轴热传导 | 第35-41页 |
| ·热传导方程 | 第36-38页 |
| ·温度场边界条件 | 第38-40页 |
| ·温度场的求解 | 第40-41页 |
| ·电主轴轴承发热量的计算 | 第41-43页 |
| ·电主轴轴承支承刚度的计算 | 第43-44页 |
| ·主轴轴承预紧力及内外圈配合过盈量的计算 | 第44-48页 |
| ·电主轴热变形理论计算 | 第48-59页 |
| ·电主轴三维热传导问题的级数解 | 第51-52页 |
| ·电主轴的热传导特点和数学描述 | 第52-59页 |
| ·最佳热配合理论及研究 | 第59-69页 |
| ·滚动体与内外圈游隙量变化的理论分布计算 | 第60-66页 |
| ·热变形对轴承游隙影响的理论分布与计算 | 第66-67页 |
| ·热变形对主轴轴承配合过盈量影响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5章 电主轴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71-91页 |
| ·电主轴ANSYS 热-结构耦合分析的原理 | 第71-73页 |
| ·电主轴热-结构耦合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73-76页 |
| ·电主轴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73页 |
| ·分析的边界条件的建立及属性选择 | 第73-75页 |
| ·分析模型的处理 | 第75-76页 |
| ·电主轴的热分析 | 第76-81页 |
| ·电主轴的热-结构耦合分析 | 第81-89页 |
| ·热-结构偶和分析结果 | 第81-82页 |
| ·综合面计算和本章的分析所得的数据关系 | 第82-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 ·结论 | 第91页 |
| ·展望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