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1-13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3-38页 |
第一章 赭曲霉毒素A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 OTA的产生及理化特性 | 第14-15页 |
2 OTA的污染情况 | 第15-16页 |
·饲料和食品中的OTA | 第15-16页 |
3 OTA的毒性作用 | 第16-19页 |
·OTA的器官毒性 | 第16-17页 |
·OTA的细胞毒性 | 第17页 |
·OTA的基因毒性 | 第17-18页 |
·OTA的免疫毒性 | 第18页 |
·OTA的三致作用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第22-38页 |
1 细胞凋亡 | 第22-25页 |
·细胞凋亡的概念 | 第22页 |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 | 第22-23页 |
·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2 细胞凋亡的主要调控基因和蛋白 | 第25-28页 |
·Bcl-2家族 | 第25-26页 |
·FaS和FaSL基因 | 第26页 |
·p53基因 | 第26页 |
·程序化死亡因子5基因(PDCD5) | 第26页 |
·Caspases蛋白 | 第26-27页 |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 | 第27-28页 |
3 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受体依赖性凋亡途径 | 第28页 |
·线粒体途径 | 第28-29页 |
·内质网途径 | 第29-30页 |
4 霉菌毒素与细胞凋亡 | 第30-31页 |
·赭霉菌毒素A与细胞凋亡 | 第30页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与细胞凋亡 | 第30页 |
·伏马菌素B1与细胞凋亡 | 第30-31页 |
·黄曲霉毒素B1与细胞凋亡 | 第31页 |
·玉米赤霉烯酮与细胞凋亡 | 第31页 |
5 维生素C对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38-78页 |
第三章 OTA诱导BHK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 第4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2 结果 | 第42-46页 |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OTA对BHK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 | 第42-44页 |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TA对BHK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 | 第44-46页 |
·MTT法测定OTA对BHK细胞的毒性 | 第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4 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四章 OTA诱导BHK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材料 | 第50-51页 |
·方法 | 第51-53页 |
2 结果 | 第53-57页 |
·BHK细胞的DNA ladder | 第53-54页 |
·不同浓度的OTA作用BHK细胞Caspase-3,p53,Bax蛋白的表达 | 第54-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4 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五章 VC对OTA细胞毒性的干预作用 | 第62-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5页 |
·材料 | 第62页 |
·方法 | 第62-65页 |
2 结果 | 第65-75页 |
·VC对BHK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 第65页 |
·MTT法测定VC对BHK细胞作用的结果 | 第65页 |
·VC对OTA细胞毒性的干预作用 | 第65-75页 |
3 讨论 | 第75-76页 |
4 小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