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洛阳地区黄土湿陷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2 黄土湿陷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黄土湿陷机理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关键解决问题 | 第13页 |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时间安排 | 第15页 |
·预期成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特性 | 第16-28页 |
1 湿陷性黄土基本特征 | 第16-21页 |
·野外特征概述 | 第16-18页 |
·黄土物理力学性质 | 第18-19页 |
·黄土颗粒组份分析 | 第19-21页 |
2 压缩变形特征 | 第21-24页 |
·天然状态土体压缩变形特征 | 第21-22页 |
·饱水土体压缩变形特征 | 第22-24页 |
3 黄土湿陷性特征 | 第24-27页 |
·黄土单线法 | 第24-25页 |
·黄土双线法 | 第25-27页 |
4 湿陷特性分析 | 第27页 |
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湿陷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54页 |
1 湿陷特性与土体基本参数的关系 | 第28-36页 |
·湿陷程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28-31页 |
·湿陷程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28-29页 |
·湿陷性黄土增湿变形特性 | 第29-31页 |
·湿陷程度与土体密实程度的关系 | 第31-34页 |
·湿陷程度与孔隙比、密度的关系 | 第31-32页 |
·湿陷程度随黄土压密的变化规律 | 第32-34页 |
·湿陷程度与亲水指标的关系 | 第34-36页 |
·湿陷程度与粘粒含量的关系 | 第34-35页 |
·湿陷程度与液塑指标的关系 | 第35-36页 |
2 湿陷特性与压力的关系 | 第36-39页 |
·湿陷程度与力学指标的关系 | 第36-37页 |
·湿陷程度与压力的关系 | 第37-39页 |
3 湿陷特性与土中易溶盐的关系 | 第39-44页 |
·易溶性离子含量 | 第40-41页 |
·湿陷性与易溶性阳离子关系 | 第41-42页 |
·湿陷性与易溶性阴离子关系 | 第42页 |
·黄土淋滤前后易溶盐离子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湿陷程度与易溶离子分布关系 | 第43-44页 |
4 湿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 第44-50页 |
·扫描试验 | 第44-45页 |
·强烈湿陷、非湿陷性黄土天然结构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湿陷后土体微结构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湿陷性与颗粒排列关系 | 第47-48页 |
·湿陷性黄土微结构定量表述 | 第48-50页 |
·湿陷性微结构定量分析方法探讨 | 第48-49页 |
·湿陷结构分维数 | 第49-50页 |
5 湿陷特性与沉积年代的关系 | 第50-51页 |
6 湿陷特性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 第51-52页 |
7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黄土湿陷机理综合数值分析 | 第54-64页 |
1 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 第54-59页 |
·影响因子无关性筛选 | 第54页 |
·各指标与湿陷系数关联程度分析 | 第54-57页 |
·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 第57-59页 |
2 双重因子对湿陷特性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含水量、孔隙比与湿陷系数等值线趋势图 | 第59-60页 |
·胶结物含量与湿陷特性趋势图 | 第60页 |
3 黄土湿陷变形特征 | 第60-63页 |
·湿陷变形曲线的变化趋势拟合 | 第61-62页 |
·黄土湿陷变形 | 第62-63页 |
4 黄土湿陷机理分析 | 第63页 |
5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