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群际分化及群际壁垒的固化 | 第11-12页 |
·群际壁垒固化的负性影响 | 第12-13页 |
·群际壁垒固化导致群际对立和敌意 | 第12页 |
·群际壁垒固化导致社会结构断裂 | 第12-13页 |
·消解群际壁垒的方式和途径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群际接触理论 | 第14-15页 |
·动机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16页 |
·动机理论 | 第16-19页 |
·本能理论 | 第16页 |
·驱力理论 | 第16页 |
·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 第16-17页 |
·成就动机理论 | 第17页 |
·归因理论 | 第17-18页 |
·动机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社会文化动机理论 | 第19页 |
·动机的测量方式 | 第19-20页 |
·观察法 | 第19页 |
·他人评定法 | 第19页 |
·自我报告法 | 第19-20页 |
·群际接触动机 | 第20-21页 |
·群际接触动机的定义 | 第20-21页 |
·群际接触动机的测量 | 第21页 |
·接触收益 | 第21-24页 |
·收益的概念及内容 | 第22-24页 |
·接触收益的定义 | 第24页 |
·社会地位、群体地位与地位归因方式 | 第24-28页 |
·社会地位的定义 | 第24-26页 |
·社会地位归因 | 第26-28页 |
3 问题提出 | 第28-29页 |
4 研究一:研究材料准备 | 第29-33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被试 | 第29页 |
·材料 | 第29页 |
·程序 | 第29-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5 研究二:群体地位及预期接触收益对群际接触动机的影响 | 第33-41页 |
·研究目的及假设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被试 | 第33页 |
·材料 | 第33-35页 |
·程序 | 第35-36页 |
·研究结果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6 研究三:预期接触收益及地位归因对群际接触动机的影响 | 第41-47页 |
·研究目的及假设 | 第41-42页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被试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程序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7 总体讨论 | 第47-51页 |
·社会地位对接触是动机的影响 | 第47-48页 |
·接触收益对群际接触动机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49-50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8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2页 |
附录Ⅰ:社会地位归因方式量表 | 第62-63页 |
附录Ⅱ:群际接触动机量表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和论文 | 第64-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