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籍法论文

论惯常居住地在晚近国际私法中的适用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住所的内涵第10-16页
 第一节 住所的定义(DOMICILE)第10-12页
 第二节 住所的分类第12-15页
  一 原始住所(domicile of origin)第12页
  二 选择住所(domicile of choice)第12-14页
  三 从属住所(domicile of dependence)第14-15页
 第三节 住所的分歧第15-16页
第二章 惯常居住地的内涵及其适用第16-32页
 第一节 惯常居住的定义(HABITUALRESIDENCE)第16-22页
  一 惯常居住地的起源第16-17页
  二 惯常居住地的分歧第17-20页
  三 惯常居住地的定义第20-22页
 第二节 惯常居住地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22-26页
  一 惯常居住地和住所第22-23页
  二 惯常居住地与居所第23-24页
  三 惯常居住地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第24-26页
 第三节 作为属人法的惯常居住地法第26-32页
  一 国籍作为属人法第26-27页
  二 海牙公约中的惯常居住地第27-29页
  三 相关国家国际私法上的惯常居住地第29-30页
  四 中国国际私法上的惯常居住地第30-32页
第三章 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惯常居住地第32-41页
 第一节 法社会学一般理论第32-36页
  一 启蒙思想家对法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第33页
  二 涂尔干对法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第33-34页
  三 韦伯对法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第34-35页
  四 埃利希对法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第35-36页
 第二节 惯常居住地法的法社会学思考第36-41页
第四章 法经济学视野下的惯常居住地第41-50页
 第一节 法律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第41-43页
 第二节 惯常居住地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第43-50页
  一 婚姻案件中的经济分析第43-46页
  二 消费合同中的经济分析第46-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法解释形式立场之选择
下一篇:独特的媒介身份:《21世纪经济报道》“新财经”理念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