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0页 |
·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0-11页 |
·取得主要的成果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23页 |
·区域概况 | 第13页 |
·勘探开发历程 | 第13-16页 |
·构造特征 | 第16-23页 |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6页 |
·构造格局 | 第16-18页 |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微幅度构造特征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地层特征 | 第23-30页 |
·地层总体特征 | 第23页 |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及方法 | 第23-24页 |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 | 第23-24页 |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24页 |
·地层划分对比实现 | 第24-28页 |
·井震结合实现油层组与砂岩组对比 | 第24页 |
·对比标志层选择及其特征 | 第24-26页 |
·骨干剖面的对比 | 第26页 |
·多井连井对比 | 第26-28页 |
·地层划分对比结果及地层特征 | 第28-30页 |
·葡萄花油层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28页 |
·葡萄花油层地层特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沉积特征 | 第30-50页 |
·沉积背景 | 第30页 |
·沉积物源分析 | 第30页 |
·岩性分析 | 第30-33页 |
·沉积微相研究 | 第33-34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 第34-37页 |
·水下分流河道 | 第34-35页 |
·水下天然堤 | 第35-36页 |
·河口坝 | 第36页 |
·席状砂 | 第36页 |
·水下决口扇 | 第36页 |
·水下分流河道间 | 第36页 |
·远砂坝 | 第36-37页 |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37-48页 |
·平面沉积特征 | 第37-38页 |
·下砂岩组沉积特征 | 第38-41页 |
·中砂岩组沉积特征 | 第41-45页 |
·上砂岩组沉积特征 | 第45-48页 |
·沉积演化特征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 | 第50-60页 |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 | 第50-52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50-51页 |
·储层孔隙结构级别及划分标准 | 第51-52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52页 |
·储层发育特征 | 第52-60页 |
·完钻井储层发育特征 | 第52-53页 |
·砂体纵向展布特征 | 第53-55页 |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55-60页 |
第五章 油藏类型及有利区带预测 | 第60-68页 |
·油藏类型 | 第60-65页 |
·油水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油气主控因素 | 第63-64页 |
·油藏类型 | 第64-65页 |
·有利区块优选 | 第65-68页 |
·区块优选原则 | 第65页 |
·有利区块优选 | 第65-66页 |
·有利区地质特征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详细摘要 | 第7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