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概况 | 第9-12页 |
| ·国外概况 | 第9-11页 |
| ·国内概况 | 第11-12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概述 | 第12-13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分类 | 第13页 |
| ·B+R 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建立 B+R 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5-16页 |
| ·建立 B+R 系统的必要性 | 第15页 |
| ·建立 B+R 系统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 第2章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空间组构 | 第20-28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组织类型 | 第20-22页 |
| ·地上 B+R 停车换乘系统 | 第20-21页 |
| ·地下 B+R 停车换乘系统 | 第21页 |
| ·复合型 B+R 停车换乘系统 | 第21-22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空间构成 | 第22-26页 |
| ·外部空间 | 第22-23页 |
| ·停车空间 | 第23-24页 |
| ·交通换乘空间 | 第24-25页 |
| ·附属空间 | 第25-26页 |
| ·景观空间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北京市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现存问题及设计原则 | 第28-56页 |
| ·北京市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空间现状调研 | 第28-45页 |
| ·调研的目的、对象、方法和内容 | 第28页 |
| ·北京市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空间现状 | 第28-45页 |
| ·影响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空间发展制约因素 | 第45-47页 |
| ·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 | 第45-46页 |
| ·运营模式、管理和服务策略 | 第46-47页 |
| ·北京市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空间的现存问题 | 第47-51页 |
| ·停车场所数量短缺 | 第47-48页 |
| ·停车空间混乱 | 第48-49页 |
| ·交通换乘空间组织低效 | 第49页 |
| ·停车空间安全性、舒适性较差 | 第49-50页 |
| ·附属空间相对缺失 | 第50页 |
| ·停车管理及收费的不合理 | 第50-51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51-54页 |
| ·停车选址合理化原则 | 第51页 |
| ·停车空间舒适化原则 | 第51-52页 |
| ·停车换乘便捷化原则 | 第52-53页 |
| ·服务管理人性化原则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空间设计研究 | 第56-76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外部空间设计 | 第56-60页 |
| ·选址 | 第56-57页 |
| ·外部空间设计 | 第57-58页 |
| ·外部流线设计 | 第58-60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停车空间设计 | 第60-69页 |
| ·场地布置 | 第60-63页 |
| ·出入口设计 | 第63-64页 |
| ·停车位空间设计 | 第64-66页 |
| ·安全及舒适性设计 | 第66-69页 |
| ·引导与标识设计 | 第69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交通换乘空间设计 | 第69-72页 |
| ·B+R 停车场内部交通空间设计 | 第69-72页 |
| ·B+R 停车场与地铁站间换乘空间设计 | 第72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附属空间设计 | 第72-74页 |
| ·服务空间设计 | 第73页 |
| ·商业空间设计 | 第73-74页 |
| ·休息空间设计 | 第74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景观空间设计 | 第74-75页 |
| ·自行车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B+R)系统的人性化管理 | 第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