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10页 |
·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背景 | 第8-9页 |
·发展旅游小城镇的意义 | 第9-10页 |
·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小城镇的概念与分类 | 第10-12页 |
·旅游小城镇的概念与分类 | 第12-13页 |
·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的概念与分类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7-20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理论及实践 | 第20-28页 |
·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Long Stay(长宿)理论 | 第20-21页 |
·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21-22页 |
·3S+3L+VAC 三力理论 | 第22-23页 |
·国内外旅游小城镇规划实践研究 | 第23-26页 |
·墨西哥坎昆规划实践研究 | 第23-24页 |
·重庆金刀峡镇规划实践研究 | 第24-25页 |
·浙江安昌镇规划实践研究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现状问题分析 | 第28-44页 |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问题 | 第28-32页 |
·旅游资源保护不足 | 第28-30页 |
·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 | 第30-32页 |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建设用地现状问题 | 第32-38页 |
·居住用地现状问题 | 第32-33页 |
·公共设施用地现状问题 | 第33-36页 |
·道路广场用地现状问题 | 第36-37页 |
·公共绿地现状问题 | 第37-38页 |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空间形象现状问题 | 第38-42页 |
·空间界面缺乏秩序 | 第38-39页 |
·建筑形式杂乱无章 | 第39-41页 |
·环境设施缺乏特色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规划重点 | 第44-58页 |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 第44-47页 |
·旅游资源保护 | 第44-45页 |
·旅游资源开发 | 第45-47页 |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方法及对策 | 第47-52页 |
·居住用地规划方法及对策 | 第47-48页 |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方法及对策 | 第48-50页 |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方法及对策 | 第50-51页 |
·公共绿地规划方法及对策 | 第51-52页 |
·北京周边资源主导型旅游小城镇空间形象规划 | 第52-56页 |
·对小城镇的空间界面进行规范 | 第52页 |
·对小城镇的建筑形式进行引导 | 第52-54页 |
·对小城镇的环境设施进行设计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斋堂镇规划实例分析 | 第58-80页 |
·斋堂镇现状问题 | 第58-68页 |
·斋堂镇概况 | 第58-59页 |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问题 | 第59-60页 |
·城镇建设用地现状问题 | 第60-62页 |
·城镇空间形象现状问题 | 第62-68页 |
·斋堂镇规划发展展望 | 第68-78页 |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 第68-70页 |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 第70-75页 |
·城镇空间形象规划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