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结构耐久性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隧道工程耐久性 | 第12-14页 |
·锚固结构耐久性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锚固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 第17-25页 |
·锚固结构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锚杆的力学作用 | 第17页 |
·锚固结构的破坏形式 | 第17-18页 |
·锚固结构与地面结构在耐久性方面的区别 | 第18页 |
·锚固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地质条件 | 第19页 |
·施工因案 | 第19-20页 |
·应力水平的影响 | 第20页 |
·腐蚀介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主要腐蚀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碳化作用 | 第21-22页 |
·氯离子侵蚀作用 | 第22页 |
·硫酸盐侵蚀作用 | 第22-23页 |
·锚杆杆体腐蚀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戴云山隧道进口工程概况 | 第25-34页 |
·隧道概况 | 第25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5-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5-26页 |
·气候 | 第26页 |
·地层岩性特征 | 第26页 |
·地质构造 | 第26-28页 |
·褶皱 | 第26页 |
·断层 | 第26-27页 |
·节理构造 | 第27-28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8-29页 |
·地表水发育特征 | 第28页 |
·地下水发育特征 | 第28页 |
·补给来源 | 第28-29页 |
·隧道涌水量预测 | 第29页 |
·址区围岩分级 | 第29-30页 |
·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 | 第30-31页 |
·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 第31页 |
·隧道防排水设计 | 第31-32页 |
·防排水原则 | 第31页 |
·防排水设计 | 第31-32页 |
·建筑材料 | 第32页 |
·初期支护 | 第32页 |
·二次衬砌 | 第32页 |
·其他材料 | 第32页 |
·施工方法 | 第32-33页 |
·隧道耐久性设计 | 第33-34页 |
·耐久性设计标准 | 第33页 |
·耐久性设计措施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计算理论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4-50页 |
·地下结构计算方法 | 第34页 |
·数值方法 | 第34-35页 |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35-37页 |
·岩土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 | 第37-41页 |
·弹塑性本构模型简介 | 第37-40页 |
·围岩强度判据 | 第40-41页 |
·模型概况 | 第41-42页 |
·单元参数选取 | 第42-44页 |
·围岩参数 | 第42页 |
·初期支护参数 | 第42-43页 |
·锚杆参数 | 第43页 |
·二次衬砌参数 | 第43页 |
·荷载步设置 | 第43-44页 |
·隧道修建过程模拟分析 | 第44-46页 |
·荷载步设置 | 第44页 |
·自重作用下的初始应力场及位移场 | 第44-45页 |
·建成后隧道分析 | 第45-46页 |
·现场监控量测分析 | 第46-49页 |
·监控量测的目的 | 第46-47页 |
·监控量测设计内容 | 第47-48页 |
·监控量测成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锚固结构耐久性对隧道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50-77页 |
·考虑加固围岩作用的耐久性分析 | 第50-59页 |
·锚固结构弱化参数的确定 | 第50页 |
·围岩应力分析 | 第50-53页 |
·二次衬砌应力分析 | 第53-56页 |
·初期支护内力分析 | 第56-58页 |
·关键点位移分析 | 第58-59页 |
·考虑锚杆支撑作用的耐久性分析 | 第59-72页 |
·锚固结构弱化参数的确定 | 第59-61页 |
·ANSYS的接触分析能力 | 第61-62页 |
·围岩应力分析 | 第62-64页 |
·二次衬砌应力分析 | 第64-68页 |
·初期支护内力分析 | 第68-70页 |
·锚杆内力分析 | 第70-72页 |
·关键点位移分析 | 第72页 |
·围岩条件及隧道埋深的影响分析 | 第72-75页 |
·不同条件下围岩应力分析 | 第73-74页 |
·不同条件下支护内力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