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对底泥修复效果研究--以山东省微山县小沙河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5页 |
| ·地表河流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 ·底泥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 ·底泥污染的污染物种类 | 第11-13页 |
| ·底泥污染分析与评价现状 | 第13-15页 |
| 2.底泥修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底泥异位修复技术 | 第15-17页 |
| ·底泥原位控制技术 | 第17-22页 |
| 3.研究背景 | 第22-28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3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2-23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页 |
| ·小沙河水质和底泥污染现状分析 | 第23-28页 |
| ·小沙河水质现状分析 | 第23-25页 |
| ·小沙河底泥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25-28页 |
| ·小沙河底泥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 | 第25-26页 |
| ·小沙河底泥有机指数评价法 | 第26-28页 |
| 4.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8-3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试验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河流水样和底泥样品的采集方法 | 第29页 |
| ·底泥样品处理方法 | 第29页 |
| ·样品指标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水样指标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泥样指标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5.小沙河底泥释放污染物模拟试验 | 第31-41页 |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31页 |
| ·不同条件的控制 | 第31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9页 |
| ·pH对底泥氨氮释放规律的影响 | 第31-34页 |
| ·pH对底泥总磷释放规律的影响 | 第34-36页 |
| ·不同上覆水氨氮浓度对底泥氨氮释放规律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上覆水总磷浓度对底泥总磷释放规律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6.沉水植物控制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效果和机理 | 第41-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2-50页 |
| ·沉水植物对底泥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沉水植物对底泥全磷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沉水植物对底泥总有机碳的影响 | 第46-48页 |
| ·修复后底泥的评价 | 第48-49页 |
| ·试验前后沉水植物氮磷含量的变化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7.沉水植物对底泥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52-56页 |
| ·试验材料 | 第52页 |
|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8.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